两夫妻相视一笑。
说着,赵氏就吃不下去:“你去拿个碗来,我胃口小,哪里吃得了这么多,我分一半出来。”
苏三郎眼眶红,微微哽咽,说:“吃吧,我煮了四碗米,多的是,都吃不完,小闺女到现在都没喝上奶,一定也饿坏了,你一个人吃要喂两人呢。”
苏小鹿实在是太乖巧了,要不是吴大夫说他没问题,苏三郎都要以为孩子不健康。
这孩子,就好似知道家里是什么状况一样,几次醒来,也并不哭闹,只是换了几次尿片而已,喂一点点水,她就能继续睡觉。
苏三郎这样说,赵氏没在推辞,开始吃起了饭。
但她也推着苏三郎出去吃饭,苏三郎笑着点头出去了,走之前他还说:“孩儿娘,你只管吃,吃了不够叫我,锅里还多着呢。”
赵氏含着眼泪点头。
她仔细的吃饭,不敢掉了一粒米,这一顿饭,家里每个人都吃的饱饱的。
赵氏吃完饭后没多久,就开始给苏小鹿喂了。
苏小鹿也很配合,饿了大半天之后,她也吃饱了。
吃了饭,赵氏精神气也好了,临睡前,苏三郎还熬了药来给她喝,赵氏自然知道这药来之不易,一滴不剩的全喝掉。
两个房间两张床,疲惫的一家人进入了梦乡。
深夜,苏小鹿把小手放在了赵氏嘴唇,继续给她喂灵泉水喝。
赵氏迷迷糊糊的醒来,吓了一大跳,连忙把苏小鹿推开,她嘀咕着:“晚上明明吃饱了,娘怎么又吃你小手。”
说着,赵氏起来,给苏小鹿换尿片,然后把她小手都包进去,用布绳子把她轻轻捆了起来。
苏小鹿:……
失算了。
赵氏看着乖巧的苏小鹿,忍不住亲了亲她脸颊说:“四妹真乖。”
包好了女儿,赵氏又给苏小鹿喂了一顿,才放心的继续睡觉。
不知道怎么回事,她觉得身体很舒服,一点也不沉重。
吃饱的苏小鹿,打了个奶嗝,也进入了梦乡。
她还是个婴儿,自然是睡觉居多。
天亮了,早早的苏三郎就起来了,烧火做饭。
还有一个冬天要过,今天的饭就没有昨天的好了,米饭里,夹着着磨碎的金玉棒子,就着油水不多的汤就这样吃。
赵氏吃饭的时候,苏小鹿就在看。
米饭她认识,历史悠久,夹在在米饭里面的,应该是玉米吧,玉米这个东西,在历史上最早的记载是明朝嘉靖三十四年成书(巩县志)里,称其为玉麦。
苏三郎和赵氏他们都是古代人,只是不知道现在是哪个朝代。
第9章 进山有收获
古时候,百姓们是不能随意讨论皇室的,一般家庭也不会说这些。
看来她想要知道,起码也得是几年后了。
不过这个地方,能种植米和玉米,主食应该就是这些,以大米玉米为主,应该是南方,现代的云贵川,重庆这些地方,主食都是大米玉米,古时候称呼其为锦官,益州,芙蓉城。
这些她长大就知道了。
现在看着赵氏吃的很香,苏小鹿也觉得肚子饿了。
赵氏的精神气,比昨天好太多了,虽然还是很瘦,但气色却有了。
苏三郎进来收碗,看见也高兴,笑着说:“一会药热了,三妹会端给你喝,我带崇哥儿和华哥儿进山下几个套,顺便砍柴,过几天我上镇上去问问,看看那些大户人家要不要买柴火,我到时候砍柴去卖。”
苏三郎说的很细致,为的,就是希望赵氏不要担心生计问题,他空闲了,他年轻有力气,他会想办法让家里人都吃饱的。
赵氏哪能不明白呢,她笑着点头:“孩儿爹,那你带点饭团去,注意安全。”
苏小鹿看着苏三郎,对他微笑着:“啊呜呀……”
以此和苏三郎打招呼。
苏三郎眉目带笑,很柔和,温柔的看着苏小鹿说道:“四妹真乖,乖乖的,爹爹忙完了就回来看你。”
没有时间多耽搁,苏三郎跟苏三妹交代之后,就带着苏崇和苏华进山去了。
因为背靠后山,虽然偏僻,倒也是方便。
这个时候,村里人都在忙着秋收,收自家粮食还来不及,哪有空进山。
也就苏三郎被爹娘赶出去了,不用干农活才有空进山去。
苏三郎走后,苏三妹就乖巧的热了药来给赵氏喝。
又帮忙赵氏给苏小鹿换尿布。
苏小鹿只有拉粑粑了才哭,尿尿的话,尿三次之后才哭。
尿三次,是她能忍的状态,婴儿尿不多,尿布太湿了会不舒服,捂着可能会长疹子烂屁屁。
三次的话差不多,及时更换,能让赵氏安心休养,她也不用担心烂屁屁。
吃饱饭,苏小鹿就睡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