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微醺(125)

今年提交的作品《故乡印象》是宋时晚迄今为止最满意的一幅。这幅作品无论是初稿还是成品都是她精心设计的,每一针每一线都经过反复揣摩,她耗费了无数日夜才完成的这幅作品。

不仅如此,这幅作品对她亦有很深的情感价值。

宋时晚思绪扯得很远,直到对面讲完事情原委,她才恍恍惚惚拢回思绪。

“还没有。是这样的,你这幅作品无论是色彩、光影的运用都极为优秀,能看出本人技艺娴熟。只不过,我们这几天接到举报,说你这幅作品涉嫌抄袭。”

“抄袭?”宋时晚眉尖紧蹙,“不可能,这幅作品是我独立设计的原创作品,不可能存在抄袭行为。”

“是这样的,对方已经提供了详实的资料,我们也是查证后才给你打来电话沟通的。一会我们加个微信,具体情况我们在微信上沟通,希望你这边可以配合调查,提供切实有效的证据证明作品没有涉嫌抄袭,你看可以吗?”

“好,我会全力配合的。”

“好的。你应该清楚主办方这边对抄袭作品的处理态度极为严肃,如果查证作品涉嫌抄袭,我们会取消你的参赛资格并进行公示,希望你能理解。”

“好的,麻烦了。”宋时晚应下。

挂断电话后,她加了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

对方将现有材料整理发送给她,宋时晚一点一点看着对方提供的图片证据,手止不住地抖。

照片上,是两幅极为相似的作品。

只不过一幅年代久远,照片有些发黄,但从照片上依旧可以看出绣品精湛的刺绣工艺。宋时晚的作品相较之下,色彩的选择更为精致和丰富,但若让内行人来看两幅作品,明显第一幅绣品的技艺更为纯熟老练。

这些证据,是叶如真提供给主办方的。

这幅作品,是叶如真十几年前参加某个刺绣比赛的获奖作品,当初也是那个比赛的优异成绩让她在行业内名声大噪。

但这幅作品,是宋时晚阿婆的作品。

准确来说,是宋时晚和阿婆共同的作品。

宋时晚之所以对这幅作品偏爱,是因为这幅作品应当算是属于她自己的,真正意义上第一幅刺绣设计图。

那是她第一次从书上看到西方印象派的画作,便对这种用短线排列编织色彩与光影变化的作品十分着迷。她发现,这种技法不仅可以用在绘画上,与刺绣工艺也十分契合。

不仅如此,这种绘画技巧也并非只能展现西方景色之美,它也可以契合家乡的景色,契合独属于苏镇的小桥流水,月色荷塘。

她用画笔拙劣地模仿着莫奈的《睡莲》的绘画技巧,画出家门口春意盎然的明媚景色,兴奋地拿给阿婆看。

阿婆握着画纸,一边笑话她在画纸上胡乱涂抹的色彩,一边认真地听着属于她的小小的创意。

那时的苏绣题材相对保守传统,也很少讲求创新,大多是传统风格的花鸟、山水,就算涉及西方题材,也是肖像类的仿真绣。

宋时晚的想法无疑带了些小孩子的天真稚嫩,与天马行空。

但阿婆并没有否定她,赵敏淑反而和宋时晚约定,自己会将这幅作品绣出,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她。

宋时晚满心欢喜地应下了,并将从书中看到的《睡莲》拿给阿婆看。

阿婆看到图片后,才哭笑不得地明白什么叫“印象派”,相较之下,宋时晚那幅作品更像是乱涂乱画。

但草图虽然简单,宋时晚对色彩的捕捉却是极为敏感的。

赵敏淑参照画上的颜色,又结合印象派的技巧,一点一点,将宋时晚的构思绣了出来。

宋时晚看着自己的创意在赵敏淑的一针一线中慢慢展现,心中是无与伦比的激动与欢喜。

可最终,她也没能见到这幅作品的完成稿。

小孩子的注意力总是有限的,她只见赵敏淑绣了一半,便被其他事物吸引了注意力。

等她再想起这幅作品时,赵敏淑只是摸摸她的脑袋,叹声对她道,阿婆能力有限,最终也没能绣出满意的作品,以后只能靠我们嫣嫣了。

宋时晚天真地信了她的话,满脸坚定地告诉赵敏淑,自己有朝一日一定会将这幅作品绣出来,完成她们两人的心愿。

可宋时晚不知道的是,那幅作品赵敏淑早已完成,偷偷藏起来想给她一个惊喜。

只是还没等到她的生日,作品就丢了。

赵敏淑也是很久之后才知道那幅作品是被叶如真偷走的。

那时的比赛并不像如今这般会有各类展览和宣传,叶如真获奖时,她们并不知道她用的是哪幅作品。后来还是机缘巧合下,赵敏淑才知道这件事的。

上一篇:雾色归航下一篇:春日回信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