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热了一下,沈鸢倏地转身,快步朝房中走去,转身将房门阖上,未再出来。
……
前院中,同卫驰一并前来的军中近卫皆守在外头,就连随行左右的段奚都只留步于厅外,未有进入。沈府上下一众忙碌,许久才将卫将军命人抬来的聘礼抬入府中。
前厅中,沈明志和卫驰分坐上下。沈明志看了眼堆放在厅里厅外的一个个大木箱子,目光转了一圈,最终落在卫驰身上,张了张口,终究什么都没说出来,只抬手做了个“请”的姿势,淡淡道了声:“喝茶。”
卫驰点一下头,将摆放在案几上的热茶,一饮而尽。入口稍烫了一下,一如三年前,沈明志邀他过府时的场景,如今他仍旧喝不惯如此滚沸的热茶。
犹记三年前,赐婚圣旨初下之后,沈府便派了家丁前去卫府传话,话中直言,沈明志邀他过府一见。
两府之间,从未有过交集,沈明志何故想要见他,卫驰心里清楚,除了那道令两府都措手不及的婚事外,沈明志没有任何邀他过府的理由。
入夜,卫驰如约而至。
彼时的沈府,亦是在前厅中,连装潢摆设都与眼前厅堂相似,沈明志抬手对他做了个“请”的姿势,而后淡淡说了两个字:“喝茶。”
当时北地未有战事发生,卫驰亦无军功加身,卫家不过是上京城中毫不起眼的一户落魄武将之门。热茶饮下,沈明志的一番话,令他至今印象尤深。
沈家而今立足京中,虽得众人敬仰,但当初亦有落败之时,是我沈明志亦是通过科考,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至今日。卫家如今境况亦入当初沈家,君虽长于卫府落魄之时,但却不甘于此,亦因此得以磨砺心志。而今大周,正是重用武将之时,君定前途无量。
沈家人丁稀少,我沈明志膝下不过一子一女,如今圣旨赐婚,你我皆身不由己。今日邀君前来,是想得君一个口信,不求相濡以沫,只愿待他日成婚之后,望能敬重小女,不离不弃。
可否?
卫驰手执茶盏,看着上首端坐的身影,三年过去,沈明志一身风骨未变,只是鬓上白发稍多了些。
可否?
当初他不轻不重地点了点头,以作回应。
此刻此刻,眼前一幕似曾相识,卫驰看着端坐上首之人欲言又止的面容,未及对方开口,先一步道:“当初承蒙沈大人不弃,从今往后,卫驰定对沈鸢珍爱有佳,不离不弃。”
沈明志闻言,点一下头,后意味深长地看了对方一眼,未再多言。
**
后院中,沈鸢从房中出来时,肩上已披了件崭新的鹅黄斗篷,鬓发亦重新梳过,细眉和妆容也都是细细描绘过的。
缓步走至方才作画的凉亭中,却未再执笔,只看着石桌上未完成画作,怔怔出神。
府上其他婢女自是不知,但银杏可是清楚,自家主子此刻的出神是因何人。悄声潜了一个婢女去前厅打探,得来的消息是,前厅中卫将军带来的聘礼已收拾得差不多了,眼下正和老爷议事,稍后便准备打道回府。
前来回话的婢女声音虽小,却是一字不落地落入沈鸢耳中。
心口稍稍沉了一下,卫驰今日前来,是为提亲,依礼制二人确没有见面的理由,心底也知如此不成体统,却还是在听到他前来的消息时,不由自主地期待起来。
沈鸢低头,抚了抚袖口的绒毛,没有出声。
年节虽过,可初春时节的天气亦忽寒忽暖,院中忽地起了风,吹其石桌上的画纸一角,窸窣作响。
沈鸢抬手,拿了块镇纸将画纸压平,随即起身,抬脚欲往屋里走去。却在下一刻,听见身后逐渐逼近的脚步声,接着传来银杏和另一婢女的问安声:“奴婢见过卫将军。”
脚下步子顿住,沈鸢怔了一下,方才缓缓回身,而屈膝盈盈一拜,目光落在面前几步远的花丛上,轻声道了一句:“将军安好。”
卫驰看着眼前低眉敛目的少女,一身鹅黄斗篷,雪肌乌发,黛眉淡远,一如他们初见时的样子。
时光仿佛一下拉回到三年前,卫驰对着眼前那抹熟悉的身影,也知如今身在沈府,周围人多眼杂,只提一下唇,后低低“嗯”了一声,以作回应。
银杏抿唇偷笑了一下,赶忙拉着身旁婢女走开,湖石古树的小院中,一时只剩下面面伫立的二人身影。
毕竟是身在沈府,也知她面皮薄,更重要的是,如今在旁人眼中,二人仅是刚下了聘礼尚未完婚的关系,女儿家的名声和脸面同样重要。故卫驰没有上前,只在距离她几步远的地方停下,右手搭在剑柄上,同她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