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老太太问道:“那你出去弄什么河道什么的,这些听着也不像是一两个月就能弄完的东西啊?”她虽然没有去修过河道,但是想也知道,孙子去修河道肯定不止是修一点点,真要是那样的话,也就用不着让小六自己去了。
一个大工程的话,说不定一两年乃至许多年都是常有的事。
江启道:“至少得有一年吧,可能也会更多。”
大家听了这话,瞬间就是一惊,江老大皱着眉头,“怎么去那么久?是皇上要让小六去的吗?”
“不是。”江启说道:“这是我自己想去的。”
吴氏嘴快道:“既然不是皇上让的,要不小六你还是别去了吧,现在在这京城里不是一直都好好的吗?”
小六又受皇帝的重视,平时办事也能出色的完成,先前还在外邦来朝的时候立了功,只要时间足够,官位往上升那都是妥妥的事情。
用不着去东奔西跑的受苦受累。
关键是,小六要是走了那么久,再回来的时候,皇帝身边还能有小六的位置吗?
吴氏倒不是贪图什么,只是身为一家人,她当然是更希望江启能够越来越好。
江启自己也明白其中的道理,只是在皇宫中按部就班的做事立功对于他来说有些太慢了,更何况,来到这个时代,有那个能力,还成为了皇帝身边的红人,有哪个人会不想为天下百姓出一份力呢!
纵观史书,古往今来,每个朝代相关水灾的事情都不少,在大乾朝更是尤其严重,江启他们在的地方倒是还好,但其他地方的事情他也是听说过的。
水灾严重的时候,甚至有易子而食的惨状发生。
作为一个现代人,在有能力挽救的情况下,没有谁会不为所动的。
当然,除了这点内心的激情之外,皇帝自己也受这些灾害的影响颇深,古代这些灾害都是和帝皇的德行联系在一起的,要是能解决这个,对江启自己日后升官也是相当有利。
他对着家里人说道:“这些事总要有人做才行,三年前平川那边三个县山洪爆发,一万三百多户的人家被淹没,死了有上万人,五年前项城那边连续大雨,还有十年前黄河多处决堤,引发了全国性的洪灾,到处的民田,房屋都被淹没,死了有十几万人,当时皇帝都迫不得已下了罪己诏。”
“这还只是比较典型的例子,实际上这些水灾每隔两三年就有不少地方会发生,死伤无数,朝廷每年修建堤坝都没什么用处,我既然当了官,也想尽自己的一份心力,京城里固然很好,但就是太好了,我每天待着,想想那些人,心里就过不去。”
“当官如果不为民做主的话,那么还有谁能够帮助他们呢?”
江家一片安静,听到这些,大家心里都有些沉重,那毕竟是死亡啊。而且作为百姓,谁不想当官的是个好官呢。
江老太太摸摸江启的脑袋,笑道:“咱们小六真是长大了,你想去就去吧,咱们在家里都会好好的,等过年了,你再回来。”自家的孩子想要成为一个做实事的好官,有谁会不为此感到骄傲呢。
此时江老太太的心中就充满了满足感。
张韵秋和江兆恒看着自家儿子,也同样是如此。
第196章
和家里人谈妥之后, 江启才要去见皇帝说这件事。
这事也不用单独提,江启是直接上了奏折, 一般来说, 朝中的事情都会有这个流程。
皇帝知道这件事的时候,是极为不愿意的,他把奏折按下不发, 将江启找了过来问道:“你怎么会想去治理河道, 这个事情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江启将自己跟家里人的说词稍稍调整了一下,然后说给了皇帝, 他道:“臣知道皇帝苦洪灾的事情很久了,臣想要为皇上分忧解难, 也想让百姓们能够安居乐业,所以臣这段时间查阅了不少的文献,也跟工部一些治水方面有天赋的官员探讨了很久,心中有了一些把握, 如今才会到皇上面前来请命。”
皇帝听后沉默下来,他确实是对山洪爆发,还有黄河等河流经常决堤的事情苦恼很久了。
抗洪的事情, 在大乾一直是主旋律之一。
修理河道,修建堤坝等等, 固然是一件需要耗费大量钱财的事情,但是江启却并不怕皇帝不答应, 因为就算不是他, 也会有其他官员去做这件事,更何况, 洪灾爆发之后,关于赈灾等等, 也绝非是一笔简单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