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两名外线工人,分别是马有根和王超。
由于他们两个人经常在外面跑,所以就共用一张办公桌。
机房在隔壁房间,平时是两位播音员一起值班。
所以郝县长把姜音要过来也不是一时兴起。
一是这边还差一个人。
二呢,他们县城广播站现在还是每天转播省城和首都那边节目,早中晚三个节目,都是转播。
没有一个自己办的节目。
隔壁县都有了自己的节目,就他们这边一直没筹备起来。
在知道姜音一个人策划负责三河湾之声时,郝县长心里立即就有了主意。
刘全为在听林秘书的描述时,还以为姜音是一位雷厉风行的女同志。
结果今天一看,个子确实不小,但白白嫩嫩的,那张脸哪是播音员的脸啊。
搁制片厂去拍电影还差不多。
而且......
这位女同志还大着肚子。
郝县长不是在开玩笑嘛!
不过人既然是郝县长亲自要来的,他也不会多说什么。
县宣传部让他们这边自己办一档栏目不是一天两天了。
宁康和刘全为也不是没有尝试过,但每次递上去的报告都被打了回来。
这可不是好办的差事。
刘全为等着看好戏,既然林秘书说这位看着跟学生似的女同志专门负责县自己的节目,那就让她做去好了。
到时候做不出来。
也跟他们其他人没关系,是她一个人的事。
在刘全为的介绍下,姜音跟广播站另外三名播音员都打了个照面。
早间转播已经结束了,陈金凤和秦元明正在机房值班。
机房和公社广播站办公室差不多,正中间有一张大桌子,上面摆着控制台、两支话筒、沪市产的最新款磁带录音机等设备,旁边竖着一个大的机箱。
另一边还有一张书桌,上面摆着一些相关的书籍和报纸。
最醒目的就是书籍《农村有线广播》。
也没其他的活,就是看上面有没有什么通知或者需要宣读的稿件之类的。
如果没有,那就在机房看看报纸说说话。
了解后,姜音发现这里的工作内容竟然比公社还轻松!
公社还负责帮忙转接电话呢。
这里就每天固定的早中晚固定时间转播节目,以及宣读其他机关单位哪来的稿件文件。
完全不用动脑。
“金凤紫薇,你们抽时间带一下姜音同志。”
苏紫薇依旧没什么表情,淡淡点头:“好。”
陈金凤态度就比苏紫薇热情多了,笑着站起身:“哪是我带小姜啊,听说小姜同志特别优秀,才破格从下面公社调了上来,以后还要请小姜多多指教才是。”
听着好像在夸姜音。
但她一口一个“小姜”、一个从“下面公社破格调上来”。
分明是在明夸暗贬。
姜音弯了弯眼,“姐您太客气了,大家都是前辈,公社广播站工作和县城广播站工作有一定的出入,到时候有不懂的地方向大家请教时,肯定要麻烦大家。”
陈金凤脸上的笑意浅了些。
这从下面来的人,并没有她外表看上去这么好欺负。
秦元明看到姜音进来时就眼前一亮。
不过知道她已婚,也只是抱着欣赏的态度,笑道:“大家以后就是同事了,不用这么客套,相互指教和学习。”
姜音在观察机房的时候,其他人也在观察她。
外表靓丽其实是一把双刃剑。
有时候会带来一些便利,但在职场上,更多的带来的是不便。
就像刘全为看到姜音第一眼,就觉得郝县长不是在逗他玩吗。
挑播音员又不是看脸。
大家听的是声音啊。
不过姜音一开口,刘全为心中对姜音的轻视便少了一些。
这女同志声音清脆悦耳,字正腔圆。
气息也足,一口气说一大段话,也不会有喘不上气来的感觉。
更重要的是,普通话标准的。
一开口就不一样,这普通话跟首都广播站的播音员一模一样。
但由于她年纪小,说话时并不会像首都播音员那样有距离感,反而容易让人亲近。
不仅是刘全有,陈金凤等人也这么觉得。
所以陈金凤才有了危机感。
苏紫薇无所谓,她大伯是宣传部领导,而且年轻,是大学生。
但陈金凤不一样。
她是自己考进来的,当时广播站刚创立,招人的消息根本没几个人知道。
她初中都没读完,本来资格都没有。
花了不少钱提前打点好关系,再加上面试的时候另外几个人比她普通话还差还不标准,她就这么阴差阳错进来的。
现在来了一个这么有实力的人,她怎么能没有危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