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他们又要走了。
赵奶奶鼻尖又酸又堵,但又不能表现出来。
人老了,最怕的就是成为孩子们的负担,让孩子们为自己担心。
姜音:“奶奶辰辰,你们不跟我们一起过去吗?”
赵奶奶:“???”
心里猛地一跳,赵奶奶口是心非:“我一个老婆子跟着去干嘛。”
现在限制人口流动。
村里人要去县城,那得在队里和公社都开证明,还要盖章。
到了县城还得办暂住证。
如果没有这些手续,那就是盲流!
盲流被人举报,就会被民兵队的人捉走,有的会被关起来,有的则是安排劳动,等生产队的人来接。
所以现在农村人如果谁有这个机缘能进城。
那真是鱼跃龙门啊。
脱离了农民的身份,以后都是吃商品粮。
哪个人不想去城里?
“您当然要跟着一起去啊,我们是一家人,怎么能分开。”
姜音下午在公社那已经打听好了。
赵奶奶在县城没有工作,要把户口和粮食关系转过去很难,基本可以说不可能,只能办暂住证。
现在暂住证有效期最长能办三个月。
公社这边介绍信可以帮忙开。
就是县城那边需要活动活动。
赵辰也一样。
不过她马上就要升初中了,到时候直接在县城读书也方便。
在高考恢复前,不管你成绩多好,只要下学就必须回到农村。
好在没几年就要恢复高考了,那时候人口流动管的也没现在这个严。
走一步算一步。
赵寅也点头:“暂住证的事情我来想办法。”
赵寅在单位给他分房子的时候他就想到了这一茬,也去了解过。
现在暂住证、临时户口都是居委会负责的。
拿着公社开的证明去居委会开。
他虽然在居委会没有熟人,但是在这边公安系统倒是有好几个熟人。
都是以前的战友,交情还不错。
上个月机械厂招工,齐之恒还来找赵寅帮忙办了点事。
越小的地方越是这样。
你帮我一个忙,我帮你一个人,这关系就走近了。
还有朋友的朋友,慢慢织成一个关系网,不管做什么都能找到熟人。
赵寅其实对这种事情没那么喜欢。
但他知道,现在这环境就这样,想要过的舒服点,不得不遵从某些规则。
只要不触及原则就行。
“房子可以隔成三室,我和姜音睡一间屋,您睡一间,辰辰睡一间,
一楼后面还有一个院子,前面也有块地,可以种种菜,到时候那一块就交给您打理。”
像赵奶奶这样从小就在田里干活的人。
最恨的是土地,最爱的更是土地。
果然,赵奶奶一听去了那还有地种,立马喜笑颜开,“别的我比不上城里人,但他们种地肯定没我厉害,你们放心,你们屋子那块地我一定给你们打理的好好的。”
赵辰捧着碗,有些惶恐,“我也要去县城么?”
“嗯。”
赵寅看了赵辰一眼,“明天我去打听机械厂子弟小学,看每回考试只能考一半分的人能不能进去。”
这丫头整天跟猴子麻豆那些人混在一起。
每天去学校的路上就商量等会怎么溜出去玩。
赵寅有一次撞见他们,在后面听了一路,差点直接把这丫头拎回来揍一顿。
正好趁这次机会把赵辰跟她那些朋友们分开。
赵辰小脸爆红,又羞又恼,“大哥!”
亲哥啊!
真是亲哥!
“小音姐姐你看看我大哥!”
赵辰知道家里谁听谁的,治她大哥,找小音姐姐准没错。
不过这次她的希望打空了。
姜音知道赵寅是为了赵辰好。
大家都不知道几年后高考就会恢复,都认为读书没什么用。
就算读了高中,没有门路的话,还不是要回来继续种田?
但姜音知道啊。
而且她还知道,对一个农村女孩子,读书真的是最好、甚至是唯一的捷径。
不过怕引起赵辰的抵触心理,姜音也没有把话说很死,而是无奈地耸肩:
“对不起辰辰,我上小学的时候语文数学都是满分,我也不知道考五十分能不能进小学。”
“小音姐姐都是满分?!”
赵辰这也也顾不上找赵寅讨公道了,不敢置信瞪圆眼,怎么会有人考满分呢?
赵奶奶敲了一下赵辰的脑门:
“你小音姐姐多认真你不知道?你以为被调去县城广播台很容易?”
赵寅:“很难,一万个公社广播员里可能都出不了一个。”
赵辰捏紧筷子。
垂着脑袋不知道在想什么。
姜音知道在引导这件事情上急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