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姜的证物袋里装着一盒常见的纸盒装饮料,摇晃起来里面剩下溶液的不多了,从外观和气味上看不出什么异样。
“这饮料从哪里发现的?”张硕问。
“张副队,饮料就扔在离死者不远的地上,塑料吸管上还有口红印,估计是喝了它,死者就中毒了!我操作时带了手套,确保在瓶身上没有留下自己的任何指纹。饮料盒身上只有一组指纹,我初步估计是属于死者的,结论报告需要上传电脑上扫描比对,报告出来后,我会第一时间交给你的。”
小姜回答问题时,站的笔直,像是军人在打报告。小姜夏天才从警校毕业,参加工作没几个月,这次是他第一次出现场,生怕自己在工作上出现失误,汇报得特别认真,问的没问的,都回答的清清楚楚。
张硕听到最后一句,起了疑心,怕听错又问了一句:“小姜,你说饮料盒上只有一组指纹?”
“是的,张副队!”小姜又挺直了腰板,特认真地回答,“我反复检查了很多次,没有问题,的确只有一组指纹。”
张硕他们队的工作氛围比较随意,没上下级的那些条条框框,大家说话自由,行动不受限,齐心协力能把案子破了就成。
小姜这像是军训似的拘谨,倒把张硕搞得都不自在了,他拍了拍小姜的肩膀,给予他鼓励,“小姜,做得好。你的发现起了关键性作用。”
得到肯定,小姜紧绷的肌肉终于放松了下来,咧开嘴傻笑起来!
张硕并非盲目给新人信心,小姜的发现,的确给案件带来了进展性走向。
王静中毒,结论通常就两个,一是自杀,二是谋杀!
中毒在自己家里,家里没有其他人。目击者来楼上敲门时,确定屋里有声音,基本可以判定那时间段王静还没死。
全密闭房间,喝下饮料中毒身亡,自杀的可能性占了一多半。
可饮料盒只有王静自己的指纹,恰恰排除了她自杀的可能性。
饮料从包装到出厂,再到便利店售卖,其中经过多少人的手,数都数不过来。
包装盒上怎么可能只有一组指纹?这很明显就是有人故意擦掉指纹,隐瞒身份。
凶手过于心细,却偏偏弄巧成拙,给伪造自杀留下了最大的破绽。
现在最关键的事就是要弄清,王静这盒饮料是从哪里拿到的?
张硕看见同事们还收集了一大包东西,也装在透明证物袋里。
他带上手套,打开了那袋证物,里面是一大包刚从便利店买回来的东西,里面有面包,薯片,方便面,还有几盒盒装饮料。
张硕翻找了一遍,王静买回来有五盒饮料,都是同一种品牌和口味,却偏偏不是她中毒的那款。
为什么要买一盒与其他的不一样的?却偏偏喝下了有毒的那盒?
张硕没找到便利店的收银小票,在外包装袋子上看到了便利店的名字。
这名字看起来眼熟,应该就是小区门口的那家店。
张硕离开王静的家,下楼准备去便利店打探情况,刚一出单元门口,就看见林婕夹在人群中和人聊天。
张硕不想打扰她,却先被眼尖的林婕先发现了他。
“张硕!”林婕从人群中钻了出来,一见到他就迫不及待地问:“王静她怎么样了?”
“她死了!中毒!”
林婕倒吸了一口冷气,已经预想到了,可真切地听到事实,还是忍不住难过。
“又是中毒?他杀还是自……自杀?”
林婕小心翼翼地问出,若王静自杀,她觉得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她早就发现王静情绪不太对劲儿,却满心只考虑自己的事,没多劝解她几句。
“现在还不好说!”张硕没和林婕多说,队里的规定,即便他和林婕再熟悉,也不能坏了规矩。
“对了!”林婕指了指人群中一个穿正装的中年女人说,说:“那个姐姐可能是最后见过王静的人!”
“哦?!带我去见见她!”
张硕在现场找证据,林婕在楼下也没闲着,问了一大圈,基本已经掌握了王静中毒前的事。
在林婕的引荐下,张硕见到了物业的工作人员容女士。
据容女士介绍,她是大约九点钟,在小区门口见到十五楼业主王静,王静告诉她,家里的窗户关不严,漏风严重,希望维修工人能去她家帮忙修理。
“容女士,当时你有没有发现王静有什么奇怪的地方?比如情绪低落或亢奋?”张硕问。
“没有,她挺正常的啊!人怎么无缘无故就没了呢!”
容女士沉重地叹了口气,接着说:“小姑娘刚搬来没几个月,我们都挺喜欢她的。这孩子人热情,心也好。这阵子小区组织了几次慰问孤寡老人的活动,她都主动报名当志愿者,有活她是抢着干,我们发给志愿者的水果牛奶什么的,她是从来都不收的。还不到二十岁,可惜啊,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