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下百官跪拜在地,山呼万岁。
康熙穿着明黄的金龙妆花纱朝袍,朝珠从颈间长长地落下来,任是她这样拍了很多宫廷戏的娱乐圈老打工人都忍不住慨叹,活生生的真龙天子,这等非凡的不怒自威,果然不是那些剧组和演员可以比拟上万分之一的。
梁九功朗声道:“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这一日没什么要事,有两个巡抚奏报了山西平阳府地震后赈灾事宜,又有户部奏请京师地区八旗兵丁的房舍问题。
康熙听得很认真,像每一个热衷提问的老师那样,不时抽查自己儿子询问看法,轮到石小诗时的问题并不刁钻,被灾地方本年应征钱粮,巡抚请万岁爷裁夺,康熙认为或许可以停止征收,而户部尚书和兵部尚书则跳出来说征讨噶尔丹在即,国库银钱不足,康熙遂点了点石小诗问:“太子什么看法?”
石小诗忙躬身道:“儿臣认为汗阿玛说得在理,理应停止征收该地钱粮,体恤民情、养护民息方是长久之道。”
正如她昨夜跟胤礽剖白分析的那样,她的处理方式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万事只说汗阿玛英明,以康熙的想法为评价准则,出不出彩不重要,顶要紧的是不能出差错,更不能被识破身份,只要把换身这段时间撑过去了便算是大成功,若是能顺道逆转太子不佳的口碑,那便更是锦上添花了。
康熙听她这么说,眼皮抬一抬,欣慰笑道:“朕还以为太子会反对朕的想法,以国库为首要考虑,没想到竟还懂得养护民息方为长久之道,果真长进不少。”他朝沉声户部道:“就按照太子的意思办吧,停止征收。”
堂下一片哗然,又有两三个大臣争论起来,一方说如今内外吃紧,一旦开了停征的口子,各地必定要闹,另一方则说百姓勒紧了裤腰带,到最后钱还不是进了当官的口袋,于是那些侍中侍郎们纷纷帮忙拉偏架和稀泥。康熙呢既然已经下定了主意,只是老神在在地歪在龙椅上,看不出是在看众人唱戏,还是神游到天外去了。
在一片嘈杂之间,胤褆扭过头,半是讥讽地朝石小诗道:“我长于沙场,年底征讨噶尔丹汗阿玛必定让我上前阵,太子在此时提出被灾地区停止征收钱粮,除了讨好汗阿玛以外,是不是还想让我出师不利呐?”
第22章 上学
石小诗躬身不说话, 并不打算理睬他。反正老大这家伙阴阳怪气也不是一两天了,倘若在早朝上当众闹起来,反会让太子爷刚在康熙心中扳回的好感丧失殆尽。
早朝在一片吵吵闹闹的声响中结束。从乾清宫门口出来, 有人慢吞吞挪过来, “请太子爷留步。”
这人是礼部尚书沙穆哈,明珠的门人, 跟高士奇很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狐朋狗友关系。石小诗停下脚步, 眉眼淡漠地拱了拱手, “沙穆哈大人有何吩咐?”
“说什么吩咐不吩咐的,太子爷您客气了。”沙穆哈面上显出微微诧异之色,又很快收敛如常, 从袖中抽出一小沓折子递过去,“便是太子妃上玉碟一事, 礼部已经草拟了章程, 还请太子爷过目。”
石小诗接过来匆匆瞥了一眼,她在胤礽那儿接受的辅导还没学到这么细枝微末之处,更挑不出来什么错处。抬一抬眼帘,只见沙穆哈一脸惴惴地搓着手, 似乎憋了话想说,又不敢说出口。
她想了想, 将那折子叠好收起,却不递还回去, 只是仰首望着广场上散朝后鱼贯而出的大臣, 很和煦地笑道:“此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只是汗阿玛为政务操劳,而太子妃的父亲石文炳将军还有一个月便要回漠北去了, 我又不忍心请皇玛玛来操心这等琐事,唯有请沙穆哈大人和礼部多多看顾些,我替内子向大人提前道声谢。”
说罢,也不管当着那么多朝臣和皇子的面,朝沙穆哈微微躬身颔首。
沙穆哈急得脖根都红了,这位从前不拿正眼看他的皇太子怎么今儿突然就转了性,“太子爷是主子,我是奴才,哪里敢受这么大的礼,太子爷这是要折煞奴才呐!”
“大人配得上这份倚重,”石小诗故作宽厚地去拍沙穆哈的肩头,拿出演员十足的共情力,饱含希冀地看向他眼睛深处,“难处我都知道,这么些年,真是辛苦你了。”
沙穆哈这礼部尚书多少有些被明珠和高士奇抬举上来的意思,当得很憋屈,胤褆当他是条狗,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连康熙也认为他能力不足,若不是目前还任着侍郎的佛伦年纪尚轻,只怕这礼部尚书的位置早就不属于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