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女巡查一出手,那些趁机想浑水摸鱼的,想反对朝堂政令的,想重新“光复海神庙”的,想“清君侧”的,全部被捉拿归案,无一错漏。
从那以后,大梁四周十三府,谁也不敢再置喙女部半句。
唯有礼部,暂时还犟着脖子,死抓着“古礼”不放,不肯为女部同僚制礼。
但女官们压根不在意他,而是自己新建了一套“女礼”,划分了各种应对不同场合的全新礼制,小到天女女祖族谱入谱,大到女部参与年节大祭,全都制定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而蓬莱神殿也参与了各项祭礼的制定,正在云游的奉天神使甚至应邀亲自驾天马马车回大梁,主持了第一届梁国蓬莱祭典的修订与确立。
在众男官的无可奈何之下,女部大有把持大梁朝政的势头。
可天女们实在是太能干了,面对这样一份强有力的助力,但凡还有些想建功立业的男人,都不能,也不敢拒绝她们的帮助。
于是大梁的新格局渐渐的形成了。
男人与女人平起平坐,要不是有“娇女”的存在能拉低女人整体的水平,天女们能头也不回的把男人们甩在脚底下。
她们现在能出仕,能经商,能务农,能治学,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即便梁王满心不情愿,也不得不承认,有了天女和女部之后,大梁的各项发展都扶摇直上,远超从前。
现在的大梁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有新的民生器械,有新的米粮品种,有新的刀兵甲胄,有新的丹方丸药,国力往上翻了十倍不止。
天女堂的列国贸易正在筹备中,届时梁国的国库又能翻无数番。
梁王也放弃了与天女作对,在一个良辰吉日,宣布了立惜辛为皇太女,日后继承梁国大统。
而他本人,也正在教惜辛治国平天下,等惜辛成年娶夫后,他就禅位做太上皇,好好享受一下大梁的各种新东西。他会睁着眼,看着大梁迎来一个全盛的黎明。
惜辛被立为皇太女那天,从陈国赶回来短暂的参与了来年的祭典修订的奉天也亲自送来了贺礼。
跟着奉天一起来的,除了奉珍奉云,还有已经成了天女军首领,在梁国大开眼界的江云归。
江云归与惜辛脾性甚是合得来,奉天一个错眼,她俩就已经成了义结金兰的好姐妹。
惜辛得知陈国如今的乱象后,还问江云归需不需要梁国的支援,若梁陈两国结盟,到时候她可以出兵助江云归推平陈国,而后梁陈两国也可以结为盟国代代联姻。
江云归笑着拒绝了。
她说,在此之前她从未想过那么长远的事情,但现在,她想带着天女军,一步一步的,走上和惜辛一样的位置。
到那时,她再代表陈国来与梁国结盟。
惜辛觉得这样也很好,便与江云归击掌为誓。
梁国一行后,江云归又跟着奉天离开了。
大梁已经步入了新的世界,陈国也该加快步伐了。
江云归走之前,回望了一眼富庶的梁都,然后迈着坚定的步伐,回到了自己满目疮痍的故土。
第110章
陈国, 江州郡。
江云归从梁国回来后,思路似乎被打开了。
奉天虽然只带着她和奉珍奉云在梁国国都短暂的待了两三日, 但这两三日增长的见识和被刷新的三观都让江云归若有所思。
或许, 她可以学一学梁国的天女姐妹的某些经验。
比如,该如何治理她们现在打下的江州郡。
惜辛给江云归送了许多兵书和治国策,江云归回到江州郡后, 就埋头苦读了起来。
她不仅自己读, 还带着其余天女一起读,大家一起学, 一起思考。
就这样,江云归几乎是照着书简, 一步一步的,开始治理起了江州郡。
现在的江州郡内,可以说是百废待兴。
江云归在夏至等人的恳求下,正式接任了天女军的首领。天女军不仅入主了江州郡,还往外传出了消息, 言说欢迎天下各路英豪前来江州郡, 共同建造新家园。
有了这号召天下群英的旗帜在, 江州郡内果然陆陆续续有许多人来投。
有些是普通百姓,有些却是和天女军一样反了的队伍。
江云归来者不拒, 全数接纳了他们。
因为现在的江州郡里, 有神使大人亲自求来的神赐甘霖,旱情早已解决, 大家抢收下的米粮已经足够接下来一年的食用。
江州郡内如今既不缺食物, 也不缺人手, 所以江云归就大刀阔斧的开始推行了新的政令。
首先在江州郡内逐一推翻风神庙, 改建蓬莱神庙;再派天女带着原江州郡驻军镇守各处要道, 在江州郡治下十二县城全部重新选拔新县令。
新县令的选拔参照梁国的科举制,男女皆可参选,能者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