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这个小镇的东关街上确实比其他街巷更繁华一些, 奉天等人一路走过去,看到这街上鳞次栉比的都是高门大户。
虽然不如国都中的王公豪宅那么夸张, 但在这个小镇上, 它们就是最大最华丽的建筑了。
一整条东关街上,门口有石狮子的人家,粗略看去, 竟真有二三十家。
刘王氏看到这些石狮子, 就想上去叩门。
其他几个妇人见刘王氏心焦的模样也有些不忍,各自去敲开了好几户的朱红大门。但门房们一见她们衣着寻常, 又都是妇道人家,便不耐烦的挥手撵她们走。
只有一家的门房不知做什么去了, 叫了个小丫鬟来代班。而巧的是,这小丫鬟也是今年年初刚被买下来的陈国难民。
几个妇人虽不认识这个小丫鬟,但看着她也觉得面善。
那小丫鬟听说她们也是陈国人,还是来寻自家女孩儿的,便有些羡慕的给她们指了买过小妾的那几户人家。
刘王氏从自己袖袋里摸出了一小串铜钱, 一边道谢一边塞给了这个小同乡。
小丫鬟接过铜钱, 见到她们急匆匆离去的背影, 眼中的羡慕更甚。
那被买走的女孩儿,居然还能等到她娘来赎买她的一天, 真好啊。可惜自己的父母都没了, 没有人会来赎买她了。
小丫鬟怅然的缩回了大门后。
刘王氏等几人挨家的敲响了那几户买过小妾且年岁又大的行商家的大门,但可惜的是, 这几家都不是买走刘王氏的女儿的人家。
刘王氏等人也不气馁, 继续敲响了东关街最后一家买了小妾的行商的家门。
这一家看上去, 似乎比另外几家要破旧些, 连门口的石狮子都缺了一个角, 朱门上的门钉铜环也有些斑驳,看着不如旁的人家那么阔气体面。
这家的大门后似乎没有门房,刘王氏敲了半晌后,才听得里头传来一声什么东西碎裂的声音,似乎还有人在骂骂咧咧。
再片刻后,一个十来岁的瘦弱女孩儿打开了门。
那女孩儿低着头,似乎有些怯生生的,但刘王氏一见她,就红了眼眶,一把将她揽进怀里:“大妞!!爹娘来赎你了!!”
女孩儿惊愕的在刘王氏怀里抬头,看到的就是她爹红通通的双眼:“妞,爹来接你回家咧。”
刘大妞不可置信的睁大了双眼,瞬间抱着她娘,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般直往下掉,但呜咽了半天也没能说出一句囫囵话。
这时,宅子里有传来了一阵恶声恶气的声音:“小蹄子!!叫你去开个门怎么这么磨叽?!是什么人来了你不会通报吗?!”
刘大妞赶忙从她娘怀里出来,抹了抹泪,应道:“回大太太,不是什么旁人,是,是我爹娘............”她后半句的声音越来越低。
一个身形有些富态的妇人叉着腰从后院里出来,她面相凶恶,都没怎么关注门口众人,上来就伸手拧住了刘大妞的耳朵。
她用力拽着刘大妞的耳朵把她扯得一个趔趄:“你嘴被锯子锯了吗?!人话都不会说了?!跟苍蝇一样回话,谁听得见?!”
刘大妞疼得眼泪都下来了,侧着头嗫嚅答道:“回,回大太太,是我爹娘..........他们来赎我的。”
那妇人就放下了手,掸了掸袖子,看了一眼门口众人,阴阳怪气的:“哟!我道是谁呢,原来是这小骚蹄子的爹娘啊?想赎她回去?”
刘王氏见到自己的女儿被人这样虐待,连忙将刘大妞拉过来护在身后:“是,我们是来赎她的,请太太行个方便吧。”
那个凶恶太太冷哼了一声:“你们想赎她走当然可以,十两银子,我立刻将卖身契撕了!”
刘王氏大惊:“十两银子?!太太,老爷买我家女孩儿时只花了十五斤炒米啊!”
现在梁国境内各州府都有官米补贴,一斤米两文钱,刘王氏早就与丈夫买齐了十五斤官米想来赎回女儿,可没想到这太太居然狮子大开口,要十两银子?!
那个太太啐了一声:“你自己不摸着兜想一想,年初饥荒时的十五斤炒米是什么价?!我今儿就把话撂在这了,没有十两银子,你们休想把这小蹄子买回去!”
刘王氏的丈夫有些气不过:“你这人怎么不讲道理?!年初的十五斤炒米也不过几百钱,哪里就比得上十两银子了?!”
那太太扶了扶鬓边略泛黄的珠钗,又啐了一声:“我管你道理不道理!老爷不在时,在我们周家后院里,老娘就是道理!要么给银子,要么滚!”
说罢她就继续伸手想将刘大妞拽出来。
刘王氏护着女儿,推搡间,那周太太倒在了地下。
她立刻尖声嚎叫起来:“要反了!要反了!一个贱妾,竟带着外人来打正头太太了!还有没有王法了?!来人!来人呐!把这个骚蹄子捆了去勒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