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老乞丐就见“邻居”也一反懒懒散散的步伐,急急朝自己奔过来了。
糟糕!被发现了!
老乞丐心想。
立马把最后一口塞进嘴里,这一口把他噎得反刍了一下,又生生忍住了。
这下你便是打我,馒头也是我的了!老乞丐看着已奔至面前的身影,眯着噎出眼泪的眼睛畅快地想道。
果然,下一瞬,“邻居”便直直扑到身上。
老乞丐习惯性地双手抱头。
然而想象中的拳打脚踢却并没有降临,“邻居”居然一口咬住他的耳朵!
“啊!”,老乞丐痛得凄厉大叫。
周围的乞丐依旧躺着,无人吱声,只是把自己缩得更紧,希望这场常见的冲突不要波及到自己便好。
老乞丐耳边是“邻居”如同野兽般的呼赫声,他死死地咬住自己的耳朵,任凭自己如何凄厉的喊叫着都不曾放松些许。
耳朵上锐利的疼痛居然激起了老乞丐的求生欲,一向虚弱的他手脚并用地使劲推着身上的“邻居”。
好不容易,他终于推开了!
“邻居”跌到旁边人的“床铺”上。
老乞丐则躺在原地,捂着空荡荡、湿淋淋的耳朵处动弹不得,也许是方才爆发的力量耗空了他的身体,也许是流血过多,耳边不断想起的惊呼声、呵斥声越来越远、越来越小......直到最后,便什么也不知道了。
开明桥下,混乱一片。
......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状若尸体的老乞丐突然睁开了眼睛。
那眼睛却是蒙着灰白的黏膜,上面布满了猩红血丝。
好饿!
我好饿!
第11章 突围
◎将手中的擀面棍往那血淋淋的嘴里一卡◎
翌日。
姜家众人齐齐起了个大早,彼时天幕尚昏暗。
陈氏快速地熬了一锅小米粥,再加上姜湉从空间拿出的热腾腾的牛肉包子,众人简单地吃完。
姜至呈便先一步出门,当差去了。
待姜子扬、蒋晟将骡子牵出套好,四人这才又往西市而去。
为了加快进度,此次四人依旧分成两组行动。又因姜湉、姜子扬性子跳脱,于是蒋晟、姜子扬便分别搭乘着姜湉与陈氏,如此一来,一沉稳一跳脱刚刚好。
鉴于车厢大小及昨日的购买情况,双方提前约定好,以一个时辰为限,不管是否装满都先去昨日那处隐蔽之地碰头,好让姜湉将物品收入空间,再行购买。
行至半路,两个小分队便分道扬镳。
姜湉与蒋晟继续往北门方向,去取昨日定好的肉菜;陈氏与姜子扬则从东门进入,此处与布庄、药房等地更近。
快行至北门时,天已渐明,行人也多了起来。
除了如姜湉般前来购物之人外,半数以上的人却是带着背篓蹲坐在市场门口,或形单影只或三三两两,唯一的共同点是背篓均满满当当地。
这些人多是附近村庄的农民,将自家的农产品背来售卖。
至于他们为何蹲坐门口,则是有缘由的。
虽着东、西市里也有类似“地摊儿”的存在,只需缴纳坐税即可进入经营。
但对农民来说,自家农产品数量少价格也低廉,若再缴纳坐税便所剩无几。
还不如蹲在市场门口,行人来往络绎不绝又不用缴纳坐税,何乐而不为呢?第一个这么做的人已不可考,反正如今便形成如此心照不宣的情形。只要不进市场,市场门口的差役自然也懒得多事儿,便是偶有那闲着无聊找事儿的,一句“我就坐着歇歇脚”又能奈他何呢?
于是,姜湉刚到北门门口,便看上了不少好东西。
首先是一背篓红艳艳的水蜜桃。因是农家自种之物,大小个头自不均匀,但并不影响其口感,更重要的是蒋晟单手一提估摸着约有100斤,却作价仅400文,要知道若是市场里面100斤大约需600-700文!
农民见两人眼睛不眨地全都买下,高兴地合不拢嘴,如此他不仅可早早归家,甚至还能买上两个糖画给孙子孙女甜甜嘴。
“老人家,果子太多不好携带,要不多给您10文,您将背篓也一并让给我可好?”,姜湉试探着商量。
老人闻言自然应允,他想着反正背篓又不值钱,空闲时自己编编不就好了,如今还能赚到10文岂不是更好?
于是,姜湉便以420文买到一背篓约100斤香喷喷地水蜜桃!
皆大欢喜。
接着,一筐鸡蛋、一筐鸭蛋、一板豆腐、两只山鸡、两担柴火......
零零总总,均是又好又便宜。
于是尚未进入北门,便塞满了半车厢。
若不是怕剩下的半拉车厢放不下预定的肉菜,二人尚且停不下来。
这次再行车,便一路不停地到了肉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