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他们废了两个队伍才抓住的宗文成。
可惜宗文成什么都不肯说,即使他们一刀刀地削下他的肉,喝他的血,倒盐水、灌醋,拔掉十指连心的指甲,砍掉四肢,但他还是一字未透露。
与此同时,宗文成的前半生身份也被挖出来。
所有人都恨他,但所有人又不得不爱他。
再听到宗文成被救出来的消息,已经是半个月后了,但太迟了。
再通天的神医也没法救他。
逢萧玉目光怔愣看向外面飘零的落叶,喉头苦涩难堪,沈嘉实走到她的身边,递给了她一只钗子。
“这是他留给你的。”
这是宗文成每一个睡不着的夜的心血,藏在里面的是最锋利的利刃,他想让它替他守她平安。
另一端则是他的遗言:平安喜乐,一生顺逐。
他从不奢求她能原谅,也知道自己不配,但他想她高兴。
第262章 赵淮
宋徽音其实是比赵淮大了一岁的,奈何宋家和赵家亘古交好。
两家主母更是闺中姐妹。
赵淮还没怀上的时候,她们便约定好了,倘若两个孩子性别有异,便结为夫妻;要是同性别,男孩则有赵家教他读书,女孩则有宋家教她经商,盘一份家业。
所以,当宋徽音生下来,那两家夫人就瞅着赵夫人那肚子,希望能生出个男孩来。
至于大了一岁的年龄差,在她们来看,算不得什么。
毕竟还有年纪小更会疼人的说法。
这些话赵淮听了无数遍了,耳朵都快听得生茧子了,但还是有人一遍遍在他耳边念,教他好好疼疼宋徽音。
只是宋徽音每一回都是小大人的做派,顽劣的很。
赵淮跟着她,她却不乐意带着赵淮玩,就想跟着宋浅跑。
所以赵宋两家总会出现奇怪的一幕——
宋徽音在跟着宋浅跑,赵淮跟着宋徽音跑,活脱脱的三角恋一般的鼎力。
赵夫人感叹:“你看看,这么小年纪就会追女孩子了。”
宋母抿唇笑笑:“这不正好,让你们家小淮来做上门女婿。”
“可别,”赵夫人摆摆手,懒洋洋道:“你别说了,我带着赵淮往你这待会,老爷子就坐不住了,还说做上门女婿,他就要将这个家掀了不可。”
宋母叹气,“你们家这老爷子什么都好,就这点不好。”
或许是墨守成规惯了,赵家老爷子总喜欢犯倔,不爱变法,不爱革新,就连做生意都是按照上一辈的规矩来,好像有人架着他们的脖子,逼着他们这么做的。
赵夫人撇撇嘴,说:“要不是他爹有点出息,我才不嫁他。”
宋母点头,“我知道,你喜欢的不是他爹——”
可这话刚刚出口,就被宋母截住了,她顿了顿,抬眼看向赵夫人。
赵夫人还是一脸鲜活:“那点陈麻烂谷子的事,你想说就说呗,有什么大不了的。”
赵夫人年轻的时候,有一位竹马。
只是那竹马有家国、有国土,偏偏没有儿女情长,那时候的赵夫人什么都不信,听说人要出海,就一把跑到家里去,问他娶不娶他。
竹马自然是拒绝的,他一去,可能回不来,又怎么会答应她?
赵夫人不服,日日去他家,夜夜去他家。
竹马从未改过口,甚至另娶他人,来逼迫赵夫人离开,后来赵夫人就嫁了现任赵家人,也是这个时候,竹马给她留了一封信道清所有缘由,另娶他人是假、不喜欢她也是假,唯有一点是真的——他会死。
在赵家过了半年的光阴,赵夫人收到了竹马家人的来信。
他死了。
在海上,尸骨无存,衣冠冢都立不了。
赵夫人一度晕厥,再醒就被检查出来了怀孕,赵家人乐疯了,而后,孩子一个接着一个。
到赵淮的出生,赵夫人才咬牙切齿念叨着自己不生了。
孩子越长越大,她围绕着孩子转的时间就越来越多。
所有人都以为赵夫人不再惦记竹马,也没有再拘着她。
宋母轻轻推她一把,兀然转开话题:“行了,咱们去看看徽音她们,指不定哪儿玩疯去了。”
赵夫人笑笑,“能去哪玩,不过是又跟到宋浅屁股去了。”
临近傍晚,赵夫人将赵淮拎回家,面对着那一轮血红一般的弯日,眼睛扑朔晶莹的泪来。
赵淮不懂ᴶˢᴳ,但他母亲的一句话却牢牢记在了心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这一句话承载了赵淮多少年的夙愿,和绮念。
而在那时,与此同时的是宋徽音的声音:“赵淮!”
赵淮瞬间回头。
宋徽音脸色气鼓鼓的,提着一个食盒走到赵淮面前。
这个食盒对她明显有点重,脚步都一深一浅的,但她还是提到了赵淮面前,别别扭扭地说:“我刚刚看见你就动了这几个口味的糕点,我都让小厨房给你备上了,你就拿着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