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行行好,快将今日的解药给我吧。”楚氏不断地磕头,额间已然红肿。
喜鹊轻蔑地看着磕头的楚氏,直接将手上的白瓷瓶子扔在地上,看着楚氏爬过去。
“二太太说了,你老老实实地交待了稳婆之事,看在你尚未酿成大祸的份上,便将解药给你。”
喜鹊眼冒寒光,在楚氏即将捡到瓶子时,一脚踩在楚氏的手上,“但若有下次,可没那么简单了。凡事三思而后行,你且想清楚,你的主子到底是谁。”
稳婆?稳婆!
顾婵漪气急,当即便要冲进去,质问楚氏为何要将稳婆交出去,却被宵练一手捂嘴,一手拦腰地抱住了。
宵练怕顾婵漪冲动行事,急忙带着顾婵漪翻出院墙,快走几步,直到远离庄子,再看不见楚氏的院落,宵练才松开手。
“你为何要拦我!”顾婵漪气得脸红脖子粗,杏眼瞪圆。
宵练蹲身行礼,冷静镇定道:“姑娘莫慌,那稳婆虽在二太太的手中,但另有人帮姑娘看着她,不会让二太太伤她性命。”
顾婵漪闻言,稍稍冷静,她想了片刻才明白过来,眼睛一亮,脱口而出,“可是你家亲王?!”
在楚氏屋中,顾三姑娘让她上前查看顾二郎是否中毒时,宵练便知这位三姑娘已然知晓她的真实身份。
是以刚刚见到顾三姑娘如此慌乱,她才坦然道出实情。
“姑娘聪慧至极。”
宵练面带浅笑,“亲王最初便不信楚氏会坚定不移地与姑娘合作,若顾二夫人用顾二郎的性命相要挟,楚氏定会反水。”
“亲王知晓稳婆对姑娘来说,甚是重要,是以在楚氏寻到稳婆后,亲王便立即派了人手前去保护稳婆。”
宵练莞尔,看着顾婵漪的眼睛,温柔且坚定道:“即便稳婆此时在顾二夫人的手中,姑娘也无需担忧稳婆的性命。”
话音落下,顾婵漪呆愣住,她垂眸看着脚下泛黄的野草,心中既欢喜又酸涩。
“他又帮了我。”顾婵漪喃喃。
在她还是灵体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沈嵘帮她报仇,现在重活一世,她想亲手报仇,最终却还是要麻烦沈嵘。
此次若无沈嵘心细如发,暗中相助,她手中没有了稳婆这个关键人证,即便日后舅母和姨母抵京,甚至是阿兄回来,她也无法将王蕴绳之以法。
宵练见状,唯恐顾婵漪钻牛角尖,连忙出声劝解。
“亲王帮姑娘,仅仅是想帮姑娘罢了。”
第三十三章
顾婵漪心中清楚, 沈嵘是因为阿兄,所以才对她颇多照拂, 暗中帮她护她。
她原以为, 自己重活一世,便可护着沈嵘,保护老王妃, 如此方能报答前世之恩。
结果,最后她还是让沈嵘担心了。
顾婵漪甚是懊恼, 是她太过傲慢,仗着知晓前世之事,行事激进,却未想过, 她重生后, 细枝末节的改变,便会引起许多事的变动。
顾婵漪沉默不语地走进崇莲寺, 回到主持所在的厢房, 陪主持一道用过午膳。
午后,慈空主持需带着寺中比丘尼做晚课,顾婵漪便未多留,起身告辞。
马车上,盛嬷嬷与小荷见自家姑娘闷闷不乐, 纷纷偏头看向宵练,奈何无论她们二人如何使眼色,宵练依旧笑脸盈盈, 闭口不言。
盛嬷嬷张了张口, 正欲自己出声询问, 却骤然听到姑娘的声音, “嬷嬷,车上可有纸笔?”
盛嬷嬷连忙出声,“有的,老奴这便给姑娘找来。”
盛嬷嬷从车座下方拉出木匣子,放在案几上打开,笔墨纸砚,一一俱全。
小荷研墨,宵练铺开纸张,顾婵漪手执狼毫,拧眉沉思。
“嬷嬷,我记得族中七叔公的独子已逝,可是如此?”
盛嬷嬷想了好一会,才想起七叔公是何人。
“确实如此,七叔公的独子仅比将军小几岁,将将及冠,随友人外出游玩时,不慎跌落河中,溺水而亡。”
“七叔公中年丧子,痛不欲生,哀哀欲绝。将军听闻此事后,时常去看望开解七叔公,七叔公才慢慢缓过神来。”
盛嬷嬷想到往事,轻叹一声,“当初将军与少将军先后出征,七叔公皆来府上送过。”
顾婵漪闻言,轻轻颔首,追问道:“嬷嬷可知七叔公膝下是否有孙儿?”
盛嬷嬷又想了片刻,肯定地摇头,“七叔公的独子走得早,当时尚未婚配娶妻,何来子息。眼下七叔公与七叔婆住在外城,七叔公还开了间私塾,专为幼童启蒙。”
顾婵漪闻言,心中便有数了,她执笔蘸墨,斟酌片刻,写好一封书信。
待笔墨干透,顾婵漪折好,放入信封中,递给盛嬷嬷。
“还请嬷嬷辛苦一趟,将此信送至七叔公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