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命缕(双重生)+番外(32)

彼时,整个大晋已经安居近百年,官员不以百姓为先,反而官官相护,层层盘剥,民间已怨声载道。

若不趁着清水河决堤之事,狠狠发落涉事官员,震慑百官,朝中官吏将变本加厉,越加肆无忌惮,后果将难以想象。

是以,即便朝中求情者甚多,但沈嵘铁面无私,不仅将丰庆州涉事官员一律斩杀,且亲至丰庆州,带领相关官员处理赈灾事宜。

正因此事处理妥当,朝中风气比以往好了许多,沈嵘在民间声望急速上升,丰庆州百姓更是为沈嵘修了长生碑。

然而,沈嵘如此不讲情面,挡了某些人的财路,那些人如何甘心。

朝中渐渐有了沈嵘欲取小皇帝而代之,登基为帝的谣言。

沈嵘在民间的声望本就极高,有这种流言传出后,民间支持者甚多。

然而,沈嵘行事果决,当即便传出话,要为小皇帝选后,小皇帝亲政后,他便卸任摄政王,隐居山野。

小皇帝要娶元后,事关日后亲政大事,百官哪还顾得上沈嵘,纷纷在族中挑选合适的女孩参选。

如此一来,不仅快速转移百官的视线,将拧成麻绳的某些人拆解开,还表明了自身的立场,他从始至终只是摄政王。

这般人物,此时却微低着头,眼底含笑地看着她,仿若看自家妹妹。

顾婵漪眼珠轻转,“多谢亲王提醒,只是不知亲王为何帮我?”

作者有话说:

文中关于风水转世,皆是作者瞎掰,请勿迷信,相信科学。

第十七章

夏风吹拂,竹林簌簌作响。

竹叶离开枝头,随风落下,掉在沈嵘的肩头,落在顾婵漪的发间。

然而,两人皆未动,仿若大殿上的两尊菩萨。

良久,沈嵘才轻咳一声,眸光闪烁,微微偏首,不敢直视顾婵漪的眼睛。

“你阿兄尚未离京时,我曾与他见过几面。

顾将军为人坦荡磊落,忠肝义胆,我甚是钦佩。

你既是顾将军的亲妹,如今被人困在这寺庙之中,我自然不能坐视不理。”

有理有据,且语气诚恳,若顾婵漪前世并未飘至北疆,她便信了。

沈嵘到北疆前,她便已经在北疆,自然目睹他与阿兄初次相见时的模样,疏离且客套,俨然二人此前并未见过。

而如今沈嵘还在京中,阿兄一直在北疆尚未回来,他如何得见阿兄?

沈嵘此举,明显是不想告诉她实情。

顾婵漪抿了抿唇,既然如此,她也不再追问,左右沈嵘不会害她。

日后沈嵘放下戒心,她再寻合适的机会问问他。

既已想明白,顾婵漪便将疑惑暂且放置一旁,视线微偏,落在沈嵘的左肩。

“听闻亲王上山前,曾受过重伤,不知是否痊愈?

箭伤不比寻常伤处,若未养好,日后恐会留下病根。”

沈嵘一听这话,顿时明白她话中的意思,显然是在旁敲侧击他是否有好好用药。

沈嵘眉眼含笑,意味深长地开口:“许是满天神佛眷顾,在寺中静养时,偶然得到一张药方。”

顾婵漪强忍着才未轻笑出声,在沈嵘面前失礼,露出破绽。

沈嵘语气认真了几分,继续道:“府中大夫瞧了,这张药方对我的箭伤极好。大夫按方抓药,我用了些时日,已然大好。”

听到这话,顾婵漪长长地松了口气,心中大石落地。

前世折磨沈嵘大半生的箭伤终于好了,今世沈嵘能过得健健康康,再无旧疾困扰,再也不会痛得难以入眠,每至冬日便药不离口。

顾婵漪眉眼弯弯,杏仁眼笑成了小月牙。

“如此便好,亲王有漫天神佛护佑,日后定事事顺遂,平平安安。”

沈嵘莞尔,“借你吉言。”

顾婵漪顿了顿,话音一转。

“听闻亲王乃在府中遇刺,王府守卫严密,却还能让歹人得手,莫不是在府中多年的老人?”

沈嵘默然不语,静等下文。

顾婵漪并未露怯,直言道:“歹人此次未得手,日后定然还会再想旁的法子,既伤不到亲王,说不定会将主意打在老王妃的身上。”

沈嵘微愣,并非因为顾三姑娘提示他要注意母妃的安危。

而是,前世他在顾三姑娘墓前,除了国公府的事外,并未多言其他。

如此,顾三姑娘怎的会知晓,日后他们会用母妃的安危来威胁他,甚至顾不上其他,急得贸贸然地提醒他,让他多多注意府中的奴仆。

沈嵘眸光深沉,定定地看着顾婵漪,好一会才点头道:“多谢姑娘提醒,回府后定会清查府中下人。”

顾婵漪听罢,微松口气,老王妃是沈嵘在世间的唯一亲人,有老王妃相伴,整个礼亲王府,沈嵘便不是孤零零的一人。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