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法麻烦是真麻烦,但成品也是真香,连骨头都是酥香的,细细嚼一口,一整天都要回味。
还有一道肉,是用猪肉做的,买回来整块带皮的花肉,抹上调料,就那么放在用咸豆酱秋油陈皮紫苏肉蔻桂圆等一起熬制的卤汤里,腌上十来天,再捞出来煮熟,切成片摆盘,蘸上蒜汁麻油吃,鲜香软糯,不油不腻。
还有捆条肉,就是后腿肉腌好之后用稻草捆成一条条的,放卤汤里煮,煮到七成熟,捞出来晾干,等用的时候,再放卤汤里回锅……卤汤是一起熬的,熬少了不得用,索性多熬些,这也是先见之明。
西北角上的族人们打听到这边熬了卤汁,就将自家的肉扎捆结实了,拿来在这边腌泡煮制,这家三斤,那家五斤,厨上得记账,还要用扎绳给做记号,要不然到取肉时说不清楚。
这是老例,除了麻烦些,别的还好。
除了肉食,还有用干菜条干瓜条腌的菜,泡发蒸熟拌上调料,放瓮里压瓷实了,腌入味后抓出来用香油拌了就是凉盘,用肉炒了就是佐粥的菜品。
老菜谱上的大菜都不是不朝一夕或是三五日能得的,腌、酿、浸都需要时间,没有耐心,就享不了绝味。
几天下来,秦娇一直在给肉抹调料香料,感觉自己的手都被腌透味了,放锅里涮一涮,就能得到一锅五香味的汤。
这一趟可算做完了,刚歇了两天,又要碾糕面了,除夕宴及待客宴席上,最不能少的就是糕。寻常人家做糕只用黏黍米,黏黍米不够用时会掺黍米,蒸的也简单,就在上面放几颗枣子,等干硬了,再切成小块,吃时就拿一块蒸一蒸,蒸软了蘸糖吃,也能蘸肉汤吃。
秦娇喜欢吃发糕,也喜欢吃八宝糕饭,还喜欢吃炸的糖糕菜糕芝麻糕,六太太嘴上说忒麻烦,却让厨上的人都做一些,不用多做,够秦娇吃就成。
柳妈一边埋怨一边筛糕面,合了黏黍、糯米、粳米的糕面,拌的干湿正好时蒸熟,蒸熟之后铲进洒了干粉的簸箩里揉,一半拌上炒熟的花生红枣杏仁核桃果干儿揉成长条,放晾切块放好备着待客时用。另一半趁热包上炒好的各种馅料,捏成半月状或三角状,留一些放好,另一些全炸了。
一盆子的炸糕角,才端回院里,闻着香气来的孩子们就涌了上来,哗啦啦半盆就没了。
剩下的当了晚饭,煮了一锅羊肉萝卜汤,拌了干笋丝,简单的一顿饭就对付过去了。
内宅的生活,每天都有目标性,但都不着急,按部就班就好,忙中有闲,闲里有忙,睁眼时就有事情要做,到睡觉前,还有事没有做完。
若不是十万火急之事,就不必着急,缓些慢些仔细些周全些,总要一件一件的来么。
就好像每年如约而至的年节,它也是不紧不慢的,不迟不早的,恰恰好在一切都准备妥当时到来。
煎炒烹炸味浓,爆竹到处响,即使小三房的院子没贴红色的对联,年味依旧浓重。
作者有话说:
第二十八章
天色微明,纸窗上透出了清皙的格棂,没贴窗花,只在四角糊了些红角绿角,略微衬一衬过年的喜气。
火盆里半夜添过炭,到天明时还有些微弱的火光,人还没醒来,外头已经响起了炮仗声,想是已等不及的人家早早起来放了炮仗,唤醒了一城的人。
要过年了!
秦娇也被炮仗声叫醒了,又在被子里窝了半刻,才起身,搓了搓手掌,手心热了,脱了睡衣,再快速的换上过年的新衣,新袜子,再穿上新鞋。小甲小乙也快快的穿好衣裳,一人过来叠被,一人从铜壶里倒出来热水,先让秦娇洗漱。
秦娇洗了脸漱过口,挑了一匙香膏抹到脸上,拍的润润匀匀香喷喷的,才叫小甲来给她梳头,今儿得梳个庄重些的发式,要插上新打的银饰珠花,发尾还要缠上红色的发带。珠花小小巧巧不显喜庆,还要簪一支粉红色的丝绒芙蓉花,人就精致明媚了,还不失娇憨可爱。
小乙就着秦娇洗过的水洗了脸,也抹了香膏点了口脂,让小甲也帮她梳个好看的发式。小甲手巧,三两下就给她梳好了,缠好红头绳,两鬓各插一朵小小的红色掐丝海棠花,也喜喜庆庆的。
之后小乙拾掇屋子,给火盆添炭,小甲也洗漱梳头,梳了个和小乙一样的发式,插的粉色海棠花,待一切妥当了,主仆三人一同出门。
六老爷六太太也早起了,六老爷在门口祭春神,六太太跟采青把睡的香甜的秦毓秦疏叫醒,采青给火盆加炭,倒好洗脸水,六太太拿了秦毓的衣裳在火盆上烤着,等烤的暖和了,就塞回他的被窝里,让他趁暖和快些穿起来。又拿秦疏的衣裳烤,正烤着,秦毓已经穿好了,哆哆嗦嗦的穿上鞋袜,让采青给他洗脸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