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润好奇的问三老太太:“姑祖母们那时比如今东府的姑娘们如何?”
三老太太说:“比东府的姑娘们可强多了,你们姑祖母都是读过正经书的人,曾经与宫里的公主娘娘们打过马球,斗过茶,开过诗会,那时人都说,秦家姑娘胸藏万卷书,是半个书香门第。东府如今的姑娘,能比肩富贵,却不能比肩德行。”
然后又说:“可见读书是最修德行的事了,你们太爷的藏书也多,什么都有,各院都抄录过,你们回去,不妨找来多看看。读书,不止是男儿的修身齐家之道,也该是女儿家的明理见智之道,多看看书,总是有好处的。”
几个女孩子受教之后,又一副苦恼相,家里的书册不少,也不禁她们看,只是没人教她们读书,只靠自已看,着实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懂其中道理。问自家兄弟,他们也不耐烦,说自己的学业尚且艰难,一天里时间总不够用,哪里能分出时间教她们读书,且安稳些罢,认得一些字也就够用了,又不用去考取功名。
那便罢了吧,纵是读了许多书,还是得去别人家里相夫教子,读与不读又有多少差别呢,难道还能靠她们考出一条功名利禄来?
三老太太说过此番话便不再说了,人家孩子有父母祖父母,教导的话她不能说的多了,听不听的只凭她们自己。
她们读不读书且不管,自家孙女却是要读的,日后父母兄弟都不在身边时,遇着难事也好从书中寻个主意来,但凡学得书中三分道理,就够她一生受用了。
……
十四日,六老爷七老爷带着秦娇姐弟三个去各家送节礼并谢礼,旁支的那十来家,七老爷说他去就行,让六老爷先去东府,然后两人再一同去北罗巷。
然后秦娇说:“那些伯伯叔叔家,不如由我和阿毓去吧,阿爹小叔一同去东府吧,我们俩个送完礼,若是时间充余,也去东府里寻你们。”
七老爷不放心的问:“你俩去可妥当?”
秦娇笑说:“妥当的,都是常来常往的族亲,伯娘婶子都和气,没甚不妥当的。”
六老爷六太太思忖着女儿平日里待人接物的周全性子,倒是挺放心,让采青背了一篓月饼跟馃子跟她们姐弟俩同去。
然后分了两路出了门,一方往东走去,一方往西北走去。
远支的族人都在南罗巷西北角住着,老房子挨挨挤挤,新一半旧一半塌一半补一半的,日子都拮据,很多人家都靠着东府过活,比如给东府的田庄做个管事或是跟在东府的大爷小爷跟前做跑腿,或是包了浆洗的活儿,或是包了风水桶的活儿,虽是一个祖宗出来的后人,但一方指着另一方活,实在没脸与人家称兄道弟。
秦娇是挨家挨户的送礼的,小几十户人家呢,实在没时间坐下吃茶说话,只放了月饼再说几句客气话就又去了下一家,小半天儿时间,就将来往的人家都走完了,还剩了些饼子。
打发采青回去,她和秦毓叫了一群小孩子,寻了个清净的地方,把饼子分给她们吃,与她们玩耍说话,到晌午了,姐弟两个才回了家。
小憩了两刻,下晌东府果然派了个媳妇子来请秦娇秦润姐妹几个过去耍,说是几个老太太许久没见她们姐妹了,可喜三老太爷病愈了,正赶着了中秋节,就请几个姑娘过去耍几天。
姑娘们今天过去,明日再使车轿来接老太爷老太太老爷太太们。
三太太四太太回了东府的请,说秦娓两个年龄小,就不跟着去了,明日跟着她们一起去就好。秦娓心里不乐意,但四太太眼波一横,她就乖了,抱着自己的小雁隼去找虫子吃。
秦润秦姝两个实不想去,但大太太二太太紧着让宝珠丁香两个包了几件衣裳并日常配饰,就催着两人快些去,还让宝珠丁香两个跟着。
两人郁郁的去寻秦娇,原以为秦娇心中也不大愿意,待见了才发现,秦娇反是一副笑吟吟模样,身边的秦毓和小甲也是笑嘻嘻模样。
两人疑惑:你是捡着金子了?
秦娇笑而不语:这天下又不下金子,上哪里捡去,不过今日是该有几出好戏要演的,早些过去看看。
作者有话说:
第九章
东府的三老太太是个好人儿。
不是好人,也不是好性儿的人,就是好人儿。好人或好性儿大抵上还有道理可言,好人儿就带了几分戏谑般的糊涂劲儿。
这个好人儿就是个混沌糊涂人。
她有三个儿媳,就是东府的四太太六太太七太太,因这个好人儿不拿事,三个儿媳都是要强伶俐的性子,都是要强的性子,便不服人管,本是一件小事,经她三个一闹腾,就成了大事,回回都闹公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