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她是半点都得罪不起她,以前有李家的权势在,就算太子殿下也不敢随意将李家的人怎么样,可如今,一切都变了。
李国公看向李姨娘与李姝,“回院中去,都给我安生点。”
……
李姨娘与李姝离开后,李国公坐了下来,荷良坐在她一旁,侍女端了茶水后,就退下了。
李国公极力让自己的面容温和些,望了眼她,“天气凉了,喝些热茶暖暖身子。”
“嗯。”
李国公感慨道,“还是你娘在的时候好啊,那个时候府中哪有这些糟心事。”
她垂眸听着,可阿娘已不在很多年了。
李国公此次让她前来,只是想从她口中知道谢璟云的想法,文帝已称病去了皇家园林,这些天那么多双眼睛盯着李家,他虽是知道只要有皇太后在,文帝不会拿国公府怎么样,永郡王那是不得已而为之,可如今文帝突然将朝堂之事都交给了太子,让他心中很不安。
太子与文帝不是一个脾性的人,他对皇太后、皇后都是有怨恨的,到底会如何处置国公府,他心中终是没底,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她的女儿了,太子为她挡剑的事已然传开,想来是会顾及她的感受的。
“爹爹,李姝她若不愿嫁给青生……”她是想说,这桩婚事,虽是文帝赐婚,如今这局面,文帝才不会管,谢璟云也不会去过问,左右不过是爹爹与皇姑奶一句话,可他们为何非要李姝嫁给青生呢。
“这件事已经定了,你就不要给她操心了。”
荷良:谁给她操心。
“如今,朝臣都在弹劾李家,你听说了吗?”李国公故作随意问着,拿起茶杯喝了口茶。
她摇了摇头,“没。”
李国公叹气,“这些个人,往日里都是恭恭敬敬的,如今永郡王一倒,跟李家有怨的无怨的都跑了出来,硬是凑个热闹。”
“这么多年,李家并未做过什么大逆不道之事,不过就是在朝堂一言独大,政权不合,得罪了些人。”
“这些天,文帝并未在早朝说过此事,如今都交给了太子处理,太子他……他对你的态度可与往日不同?”
荷良认真的听着,乖巧的回应着,“没有。”
一阵沉默。
“爹爹,既然李家没做过大逆不道之事,那爹爹就不必忧心。”
“荷良,不是有没有做过这些事那么简单,朝堂之争从来不是善恶,而是立场,虽说国公府没做过坏事,可李家这些年与太子一直是对立,李家就算对别人,对百姓,做过再多好事,可只要对太子行过不义之举,那就是恶。”
“对立的两个势力一旦失衡,想要彻底除去,随意安个罪名即可,墙倒众人推的道理你懂的。”
荷良垂眸,两只小手不停摆动着,她并不知道谢璟云心里是怎么想的,他总是对她说,朝堂之事她不必过问,他说他不会让李家利用她,不会让她牵扯进其中为难。
李国公见她神色忧虑,又道,“你皇姑母将文帝养大,国公府本应是不会有事,可如今文帝突然将政权交给太子,怕是不再顾及你皇姑母的养育之恩了。”
“你是李家的女儿,无论如今太子多宠爱你,可母家永远是你的支撑。”
她迟疑了许久,抬眸看向李国公,她自是明白这些,若真是要将李家治罪,她定也是不愿看到的,她轻声道,“爹爹,太子殿下从不与我说朝政之事,您知道的,我也不喜听这些,爹爹说的话我都明白……”
李国公怔了下,点了点头。
他的女儿他自是了解的,他让她给太子下药,她能直接将药给扔了,护着她的夫君,若是太子要害李家,她岂有眼睁睁看着的道理,也是要护着李家的。
……
马车将要到东宫时,她才想起来忘了跟哥哥说扬州那个孩子的事了,回到辰阳殿,她便写了封信让如蝶送去,若那个孩子真是李家的血脉,她觉得哥哥是要去趟扬州的。
况且哥哥心中一直还有那个女子,之前听哥哥说她嫁了人,看来嫁人一事或许有假,是哥哥被那女子的父亲骗了。
如蝶去了国公府后,她坐在院中,面色明显不悦,兰嬷嬷给她端来了御膳房刚做好的拔丝地薯,“小姐,太子殿下知道您回了东宫,特意让御膳房做好给送来的,您尝尝。”
她双手托腮,瞥了眼盘中的食物,却是没有任何食欲,片刻后,她突然回过神来,“殿下可是在朝政殿?”
“应是在的。”
她站起身,就往朝政殿去,兰嬷嬷喊着,“小姐,这拔丝地薯凉了就不好吃了……”
见她头也不回,兰嬷嬷急忙跟上去,往日里她若是没有跟着去国公府,如蝶回来都会给她讲上一遍,可如蝶现在又出去了,小姐这次从外面带回来的这个侍女阿露冷着个脸,话又少,她也没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