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一个谎,让别人以为她到外地去读了个大学也好,尽管她还没来得及告别。
首都第二年。
莫惊年去应聘,开始尝试到各种剧组打杂。
后勤也好,场计也罢。她分身到各个剧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没有一天休息。
她领一份日结工资养活自己,但更重要的是,在这里她可以偷偷地学剧组的运作,导演的手法,摄影的推拉摇切,灯光置景等等等等。
她一个小人物,每天都很忙,忙得毫无意义,一天到晚跑上跑下,被呼来喝去。
剧组没有冷暖,她每天对着形形色色的人,耍大牌的、要求刁钻的、莫名其妙泼皮无赖的,她游走在这些人之中,将所有的心力都燃烧殆尽。
然后她拖着一副疲惫的身躯早出,揣着一颗比疲惫更疲惫的心晚归。
有一次她帮一个剧组跑腿,有一样东西要从城南A组送到城西B组。
时间很赶,坐地铁来不及,她就打了个车。
来这么久,莫惊年几乎没有感受过首都地面的交通。
她将头靠在车窗上,视线焦点落在车外,出神了很久。
那天下午天气很好,万里无云,车开往日落的方向,目光所及都落下金光。
她看见波光粼粼的河流,河边背着手散步的人。
她看见红砖砌的学校,背着书包等公交的学生。
她看见鸟语花香一座公园,老年设施附近闲坐下棋的老人。
她看见首都最繁华的商圈,拎着大包小包浓妆艳抹的都市丽人。
她看见一间星巴克,玻璃墙里喝一杯咖啡敲着键盘工作的白领。
最后,她看见已然收工了的城西B组。
来晚了,人家已经不需要了。自然,她没领到工资,也没能报销车费。
莫惊年在街边坐了很久,日落到天黑。
她是很坚强的,一直都很坚强。
阴谋诡计没有击垮她,穷困潦倒也没有。
可就是这一刻,她泛起了一阵难以言状的痛苦悲凉。
忽然间有一头冲进车流里撞死的冲动了。
忽然间不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努力地活下去了。
忽然间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了。
没有受刺激,只是坐了趟车。
车外的风景跟她说——你好,再见。
然后她崩溃了。
“漂”这个字最大的含义不在房租、地铁、工作、甚至是孤独。而在于这座城市基建很好,有山清水秀的公园,有宏伟的图书馆,有生活便捷的购物中心,沿路是学校、健身广场、美术馆,这里随处可见闹市商圈地标建筑。
这些都很美好,让人生活学习陶冶情操处处都可落脚。
可这一切,都不属于你。
第35章 流年
来首都的第三年,莫惊年终于做好了全部准备建立了自己的个人账号。
她为了这个账号殚精竭虑了整整两年,她学这方面的知识,提升自己的审美,了解整个行业。
她交付了两年存下的一切,幸运的是,也收获了回馈。
这一年发生了很多。
她和秦久纭做了朋友,彼此搀扶着闯荡娱乐圈。
她们东奔西走,两个人一个相机拍了无数个爆款镜头。
她一天睡两三个小时,开大夜,通宵剪辑。应酬的时候山珍海味入口,在家赶工连着几个月餐餐吃泡面。也没人管她,于是胃越来越不好,身子骨越来越弱,明明二十出头,风一吹就要倒。
谈的第一场合作被歧视,对方看她一眼就果断跑路。
她没有办法,默认冒领了首都大学学生的身份。
谈的第二场合作被劝酒,她推脱无果,最后失败告终。
她获得了第一个奖,在传媒界名声鹊起。
也是那晚她在晚会上用命演一场戏。
似水、流年。
那些场景走马观花而过,而莫惊年对这一年记的最深的,是她日夜飙升的粉丝数。
说来她这个人也挺薄凉的,十八岁之后,她对这世上的一切都失去了信任。
莫惊年变得谁都不信。
所以她每天对着屏幕里那些天花乱坠的夸奖,那些由衷的惊叹欢呼,那些从未见过面却把她当指路明灯的人只一笑置之。
她总感觉人会走茶会凉,人今天说喜欢明天也就算了。
打字很简单的,你动动鼠标键盘发几个表情说几段话,说我的足够特别,说你的真心喜爱。可我有什么理由信你就非我不可然后对你掏心掏肺?
时间长短,该走走,该散散。
因为她自己都觉得,她这个人没有什么好值得被人放在心上的,不然怎么曾经她在意的人都要丢掉她。
她的努力是引江河进来,造一片湖。
她该看淡的,是沧海桑田,有一天,这片湖要干枯,也不要紧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