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紧紧搂住最大的那株桃树,哭得撕心裂肺。直到最后一片花瓣从枝头落下,小修士才抹干泪水,将那么厚的桃花瓣收集起来,酿成美酒,唤做桃花醉。”
“日子久了,人们就将这常年盛开桃花的矮山唤做桃花岛,桃花岛的山麓有桃花庵,桃花庵的主人叫做桃花仙。”
“没人见过桃花庵的主人。然而每天山脚下,都会放满用红泥封好的美酒,一坛又一坛,整齐摆放。上面贴着红纸,孤拔挺秀的写着:’桃花醉’。”
“几百年后啊,小修士最后哼了道侣最爱的那首歌,在某株桃树下用他亲手锻造的长剑自刎。”
“第一阵春风吹过,撩起阵阵桃花雪,将小修士密密包裹。你看,小修士的道侣,最终将小修士揽入怀中。”
“至于喝过的人到底有没有相濡以沫、长厢厮守,就不曾知晓了。”
···
恩爱不易的两人不得不分离怕不是世间最最苦楚的□□。
可惜再难平的事到最后都是故事,都是日后可以娓娓道来的典故。
宁礽听得心中悲伤,只觉得这是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事。
可说出来怕何言过嘲他矫情,只得又堵又塞卡在心口,浑身不自在,一下子扑到何秋行怀里搂住他的腰,脸无意识地蹭着何秋行腹部柔软的衣衫,呐呐:“我没那斩妖王,屠八荒的本事。”
明明知道竹秋桃花雪的典故同自己无关,何秋行却不知怎么心绪一乱,下意识揉了揉怀里人的后脑勺。
尚义没听清宁礽嘟囔什么,只当他情绪上涌,宽慰道:“何必难过……只是、只是桃花醉的……噱头罢了。”
什么噱头不噱头的。
何言过皱眉,可他不好对师兄发作,就伸手给宁礽一个脑瓜嘣来出气。
为了避免何秋行心中不爽当场修理何言过,烛西眼疾手快在他颈侧一按,何言过就趴在桌子上不动了。
·
何秋行心里也颇不宁静,他无端想起那算命老妇的言语,总觉得意有所指。
从宁礽额头拽出的金色桃花,“前一世成全大义,阴阳相离”的刻薄判词,以身殉道的桃花仙……
这些故事似乎可以串联在一起。
但繁杂的思绪,一口桃花醉就调节掉了。
何秋行只希望,自己的桃花仙,不要做那以身殉道的……蠢事。
·
一旁,烛西微抿一口桃花醉,道:“其实,故事的最开始还可以向前推三千年。”
听罢,一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何秋行,懒懒地抬起眼皮。
--------------------
竹秋指农历二月。
而桃花正常来讲三、四月分才会开放。
“竹秋桃花雪”指桃花违背其自然规律一夜绽放,又在风过的瞬间纷纷落败。
和“枯井生白泉”一样,意有“绝处逢生、生机乍现”。
但是吧实际上啊
从农业的角度来讲这一点也不浪漫,倒春寒不利于农业发展,低温冻害的现象十分严重……
不过咱就一通篇胡扯的小短文……
就不计较这些啦哈!
第18章 龙王会·第七
“穆天子西行,于邓林折桃花一枝,做定情信物赠与西王母。”
“可穆天子再也没回来。”
“西王母一怒之下将桃枝掷回瑶池东行百二十里的邓林。”
“忽有一日,西王母莲座前青灯灯芯功德圆满,炼为人形。行至邓林,折花一枝,遂化桃花妖。”
“这桃花妖,便是过儿所说小修士的道侣了。”
“娘娘说可以满足这灯芯一个愿望,灯芯立刻俯身叩拜天地,虔诚又圣洁,嘴中念着:‘此后千年万岁,桃花颂声’。”
·
尚义迷迷糊糊抬起头,道:“花枝渐吹落,南燕终北飞;醉浓意阑珊,松柏冢累累——这桃花仙,并不是四大憾事中最悲伤的那个。”
烛西也是叹惋:“只是……竹秋桃花雪这一喜事,对应的是憾事,到底是花枝渐吹落,还是松柏冢累累?”
何秋行随意坐在地上,一腿伸直一腿屈立,身后的高拔三千丈的朗朗明月。
他拿着酒的手搭在膝盖上,看着怀里喝得脸红扑扑的宁礽,很想捏一捏,但还是忍住了。
堂宛却在此时喃喃道:“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穆天子哪里是不回来,他回不来啊。”
·
莫名其妙的,何秋行忽然想起多年前的一天,自己出关后得知宁礽同何言过打赌,跑下山去喝花酒点花灯了。
当时,何秋行从未想过一个人竟可如此恼怒。
那时他因血煞反噬重伤未愈,裹着带血的绷带,一家挨着一家,终于在犄角旮旯里找到喝得一塌糊涂,却身无分文被掌柜的扣押下来的宁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