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小医娘(782)

房间里静静的,夫妻独处的日常,让辛夷很是惬意,眼睛半阖不合,几乎要睡过去。

“母亲从宫里回来就躺床上了,说是身子不舒服,你等下过去看看她吧。”

傅九衢:“我刚从福安院回来。”

辛夷侧目看去,“那她有没有说什么?”

傅九衢许久没有声音。

“怎么了?是不是不太顺利?”辛夷察觉他的情绪,不以为然地道:“说来这些事情全是你我惹出来的,却要母亲去宫里下跪求情,很是不该。”

“我劝她了,不肯听。”

“做娘的,总想着为孩子做点什么。回头你在她老人家面前,嘴巴乖一点,说几句好听的话,多安慰她,明白吗?”

傅九衢扬起嘴角,浮出一抹笑意,“怪不得母亲那样维护你。”

顿了顿,他又道:“今日在宫里,母亲为你说了不少好话。”

那些谏官骂辛夷是妖女,嫁入长公主府里定然是居心不良,为防范于未然,应当让广陵郡王把她休弃了才能安心。

结果赵玉卿把辛夷好一顿夸赞,并反驳谏官们虚张声势,对一个小妇人赶尽杀绝——

谏官们认为高明楼身份不明,那他的妹妹就不堪匹配广陵郡王,这桩婚事算不得数,广陵郡王如果当真清白无垢,便是立即休妻,再由皇城司将辛夷押入大牢,静待大理来人后再行定罪。

换句话说,要不要与辛夷割裂关系,是谏官们认为广陵郡王证明清白的惟一途径。

然而,赵玉卿当场否决了休妻的提议。

她概不承认高明楼是假冒的,毕竟大理国使者还没有入京,谁也无法认定。

然后,她痛心疾首地斥责谏官,“婚姻大事岂能儿戏?好端端一个小姑娘,过门才刚一天,就让我儿休妻,你们安的是什么心啦?是要让世人戳我儿的脊梁骨,背上始乱终弃的骂名不成?”

一群人你一言我一言地争论了半天,谏官们竟是败下阵来。

长公主到底是女流之辈,谏官们面对官家尚且口若悬河,面对长公主这个妇人,却有一种秀才遇到兵的无奈。

说重了,她便哭。

说轻了,她反口便咬。

这些人活了大半辈子,头一天见识到柔柔弱弱的长公主竟有这般泼辣的时候……

辛夷听得入神,不时笑上几句。

“对付这些老臣,还是母亲有办法,不像你………”

她不满地瞪傅九衢一眼,“你就不同了,还有心情和蔡小侯爷去喝花酒。”

傅九衢哭笑不得,“哪里是喝花酒?我只是……”

辛夷见他话到一半不说了,哼声追问:“只是什么?”

“只是有事找子晋。他为了气曹漪兰,非得去锦庄。”

“……”辛夷半眯起眼,“找蔡小侯爷商议什么事情?”

傅九衢余光扫来,黑眸里一片阴凉。

“我们要去扬州,便不能在京中留下后患。”

说这话的时候,傅九衢的手心里握着一把辛夷的头发,随着语气的加重,他微微用力,辛夷便察觉到头发的紧绷,从而感受到他的情绪。

“你是说……”她慢慢回过头来,盯住傅九衢的眼睛,“张巡和周忆柳?”

傅九衢眼帘微垂,没有正面回应辛夷,只轻轻地放开她柔软的长发,搂着她的腰将人抱入怀里,狠狠用力圈紧,仿佛要与她融为一体。

“做了错事的人,总得付出代价,十一你说呢?”

“是……”辛夷话未说完,就被傅九衢吞没在温柔的吻里。

半夜里,下了些小雨,天气格外凉爽。

明明是满腹心事,可两人相拥同榻,却意外得了个好眠。

次日醒来,辛夷就被长公主叫了过去。

她想着自己晚起,没有来得及请安,去福安院的路上还有些忐忑,不料进门一看,赵玉卿把下人都屏退出去,堆放着一桌子的金银首饰和房契地契,正双眼红红地垂泪。

第442章 婆媳关系

难道说,长公主迫于朝堂上的压力,准备拿钱出来打发她,让自己离开她的儿子?

“母亲。”辛夷保持着温顺亲切的模样,不动声色地走进去,“您这是怎么了?”

赵玉卿猛烈地咳嗽两声,“坐。”

平日里她看到辛夷总是笑眯眯的,难得这般愁苦的时候。辛夷盯着她温柔地行了个礼,端端正正地坐下,瞥一眼桌几上那个檀木托盘里冷却的白粥。

“母亲没用晚膳?”

赵玉卿摇了摇头,表示自己吃不下,淡淡叹道:

“高明楼的事情,眼下闹得满城风雨,连带着你也受到了牵联。方才宫里头来人给我捎了个信儿,官家已经打定主意,要是阿九不肯休妻,只怕当真要罢官外放了……”

姒锦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