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建国没理,只能道:“我二姐又没坏心眼儿,厂长家那条件多好。”
张桂芬道:“你全大河村打听打听,谁家女儿十八就结婚的。”
舒建国道:“后坡的小胡家女儿那不是十六就嫁人了。”
舒冉听这意思,舒建国对换亲的事儿认真了,她忙说:“爸,我听说那个厂长家的儿子有点问题,特别听他妈的话。”
舒建国挑着眉毛道:“人家不听他妈的难不成听你的?”
也是,现在还没出现妈宝男这个词汇,那听妈妈话的都是孝顺的乖孩子,舒冉没解释到点儿上,她又道:“他喝多了还爱耍酒疯呢,我还听说他妹妹处着一个对象,是个知青,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儿,要是真的好二姑姑早给她儿子换亲了,也不会拐着弯的让奶奶来说,我觉得这里有猫腻,反正我不愿意换亲。”
张桂芬捂着脸斥责舒建国道:“你女儿都比你强。”
舒建国深深吸了口气,他看向舒瑜,“老二,你说,这事儿你怎么看。”
舒瑜是个老实疙瘩,小事儿想法多,碰到大事儿脑子根本转不过弯儿,他低头道:“爸,我听你的。”
舒灵捏着筷子嚷嚷:“我也不同意,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多好,为什么非得让冉冉姐走,走了谁给我做好吃的。”
舒冉瞧着舒灵笑笑,总算自己没白喂她。
舒建国瞪了舒灵一眼,“小孩儿你懂什么,闭嘴。”
舒灵嘀咕了句:“能吃饭了吗?”
舒建国上了一天工也累了,况且这桌上的兔肉香味儿一直往鼻尖冒,好几天没吃油水了,他也馋的慌,便道:“吃吧。”
一家人这才拿了筷子,纷纷夹菜。
舒灵忙夹了一块肉,兔肉经过焯水油煎,去了土腥味儿,现在又嫩又香,上面还放了辣椒,麻麻辣辣的,咬一口真要把人香晕了。她边吃边嚷嚷:“这兔子肉太好吃了。”
张桂芬夹了一块兔肉到嘴里,哼道:“要是冉冉嫁出去,以后哪儿还有这么好吃的东西。”
她这话就是故意说给舒建国听的,舒建国不耐的皱了皱眉,又问舒冉:“你怎么知道厂长家儿子耍酒疯,他家女儿有对象的?”
舒冉哑然,这当然是她看小说看的呗,刚刚脱口而出,她倒是忘了原主从小生活在大河村,在换亲之前根本没见过齐站。
好在舒建国两口子是开明的人,让原主读完了高中。只是现在读了高中也不能说明什么,现在国家刚发展阶段,工作岗位十分紧缺,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城市的知识分子都纷纷下乡了,更别说山村里的孩子了。所以原主高中毕业后也只能回家。
舒冉忙道:“我在镇子上读高中的时候经常听同学说。”
舒建国打破砂锅问到底,“哪个同学?”
舒冉道:“镇子上的刘晓华,她爸妈是棉纺厂的工人,知道的多。”
舒建国沉思了半秒,又道:“小孩儿听的乱七八糟的话,不能信。”
张桂芬道:“小孩儿才说的是真话,最可信。”
得,看来舒建国是劝不动了,舒冉只能靠着张桂芬了。
——
昨天洗衣服的时候捡到了几粒金子,舒冉隔天又来河边淘金。
她沿着水道往下走,那红色的泥沙里又一点细碎的金色,虽然走个四五米才能淘到一小粒,舒冉还是开心的不得了。今天比昨天收获大,她捡到了四粒。
溪水的尽头有个小崖,溪水从崖上倾斜而下落在灰白的大石头上,下面一片很大的池塘,灌木丛生,树木繁茂。
池塘很大,经常有孩子来水里游泳,前段时间淹死了个孩子,家家户户都害怕,管着孩子不让出门,这池塘难得的清净。
舒冉坐在崖边吹了会儿风,她从口袋里掏出金粒,数来数去,统共七颗,加起来顶多也就三克吧,好少啊,什么时候才能有大把大把的钱啊。
舒冉惆怅的功夫,平静的池塘上冒了一串泡泡。
一会儿又是一串,不多时,有条大黑鱼从水面上游过,那黑鱼很大,足足有婴儿胳膊那么长呢。一条黑鱼游过去后,很快又来了两条。
舒冉灵光一闪,她想到赚钱的办法了,卖鱼!
以前舒冉看过一本书上的捕鱼办法,把装有鱼饵的背篓放在河里,背篓的口是收缩的,鱼进去容易出来难,这样就能轻松捕鱼了。
大河村地处西南,一年四季温度适宜,土地肥沃,土壤里多的是蚯蚓、蜗牛,这些都是天然的鱼饵。
舒冉在灌木上找了些蜗牛放在背篓里,又把背篓放在池塘边儿,背篓的另一头用草叶子编的绳子系在树干上。舒冉拍拍手,就等着鱼儿上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