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宁老太君仙寿,我特意拜请宁家一定要请动煜王妃赴宴,实则是有一事与诸位说明,上回行宫我不慎落下看台,当时我被人抬离现场,不知惹出了风波,后来听说京城人云亦云,皆将此事归结在煜王妃殿下身上,我得知心中惶恐,连着数日寝食难安。”
“恰逢老太君贺寿,借此机会,特当众与诸位说明,那一日,煜王妃不曾碰到我衣角,我二人实则隔开一段距离,王妃也不曾有任何逾矩之举,还望诸位今后莫要再以讹传讹,坏王妃声誉.....”
语落,又与沈妆儿郑重一揖,神色诚恳,
“因我不曾及时说明缘故,令王妃蒙受冤屈,是我之过,还望王妃海量,莫要与我一般见识,我自当铭记王妃恩情...”
*
膳后,沈妆儿早早离开了宁府,王笙一番解释,宁大夫人又主动站出来斡旋,那场起于行宫的风波总算是过去了。
回到沈家,二夫人曹氏又眉飞色舞地将场面描述一番,沈家女眷总算是扬眉吐气一回,
老太太问道,“妆姐儿沉冤昭雪是好事,只是,老二媳妇,那王笙骤然出来坦白,是何缘故?”
二夫人曹氏笑眯眯地觑了沈妆儿一眼,“母亲,我猜想是王爷的缘故,今日午宴前,王爷见了王笙一面,想必是王爷寻到了妆儿蒙冤的证据,逼王姑娘当众道歉,否则,以王大小姐高傲的秉性,又怎会伏低至此?”
“原来如此....”老太太心口那团郁气总算是消解了。
她看了一眼眉目沉静的沈妆儿,露出由衷的笑,“今日庄子上不是送来一头鹿吗,咱们晚上烤鹿肉吃...”
几位姑娘闻言欢呼雀跃,
五姑娘秀儿一股脑站起身来,睁着圆啾啾的眼,“有鹿肉吃,不能少了好酒,我去跟大哥哥说一声,让他把珍藏的女儿红挖出来,咱们当浮一大白....”
一直未曾说话的大少夫人王氏连忙将她按住,嗔道,“你才多大,敢喝女儿红?也不怕你爹爹骂,咱们姑娘家的,还是喝青梅酒的好,我吩咐人去取几瓶来。”
姑娘们笑着将她推出去,东次间内一片欢声笑语。
沈妆儿眉眼也沾染了笑意。
恰在这时,管家气喘吁吁奔来廊芜下,撑着门槛上气不接下气禀道,
“老太太,煜王驾到....人已到了前厅...”
第12章
午后的天,聚了些乌云,天色渐渐变得沉。
朱谦穿着玄色常服坐在圈椅里,手扶着茶盏,静静望着门庭。
沈璋恭恭敬敬侯在一侧,也不敢落座,
“上回富阳侯府的事,多亏了王爷周旋,才保住了玫儿的名声。”
朱谦心不在焉地嗯了一声,又往廊芜看了一眼,这时进来一婆子,恭敬行了个跪礼,禀道,
“二老爷,老太太的意思是想请殿下去了一趟正院。”
沈璋悄悄瞥了朱谦一眼,幸在朱谦也没多余的表情,搁下茶盏起身,与沈璋道,
“理应拜访老太太。”
沈璋露出谦恭的笑,一路引着他往后院行,至垂花门,未嫁的姑娘已均被遣走,只有老太太,二夫人曹氏并沈妆儿在,二人一左一右搀着老太太给朱谦行礼,
“王爷大驾光临,老身失礼了....”
朱谦欠身行了个家礼,“请老太太安....”目光如水落在沈妆儿身上。
沈妆儿未曾抬眸,她眼观鼻鼻观心侍奉在老太太身侧,察觉那道视线往自己看来,她纹丝不动。
老太太将二人举动看在眼里,含笑往里引,
“请王爷入厅喝茶。”
沿着长廊行至右侧的花厅,早有丫鬟备好茶水奉上。
朱谦与沈妆儿落座在左侧圈椅,当中隔着一高几,老太太坐在右侧,沈璋夫妇立在老太太左右。
老太太和颜悦色唠着家常,“王爷忙碌,不知今日怎么得空过府?”
朱谦自然听出老太太弦外之音,他瞥了一眼身侧的沈妆儿,她换了一身海棠红的褙子,额尖的伤口已不见痕迹,眉目沉静却又透着一股子慵懒,甚至还有几分漫不经心,与往日大相径庭。
更重要的是,未曾搭理他。
看来,气还未消。
他淡声回道,“王妃在沈府叨搅多日,特来接她回府。”
老太太不动声色一笑,擒着茶盏抿了一口,搁下后,长吁一气,“王爷身份贵重,老身已半身入土,本也无资格唠叨什么,只是妆儿年幼失母,自小在我膝下长大,我偏疼她几分,她素来乖巧,为人慎重,嫁入王府多年,也无行错之处,今后还望王爷多多包容她,也多疼她一些...”
说到最后几字,老太太眼角已泛出泪花,当真是心里割得生生的疼。
沈妆儿闻言,眼眶一红,拽紧了绣帕,“祖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