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对视一眼,纷纷感叹:“唉。”
此后过去没多久,镇上城里的各个粮店掌柜纷纷带着人下了村里,想要再收一些粮食来。
清风镇上名为赵家粮店的掌柜手中拿着算盘,一路上就算在马车后边坐的不舒坦,也仍旧紧皱眉头算账本。
今年突然出了这么个事儿,对粮店来说是个挣钱的好机会,那边的粮食价格肯定就飞涨,而清风镇这边,下面的几个村子收成都不错,甚至还可以说是个丰收年。
眯了眯眼睛,赵掌柜手中的算盘啪啪啪的响,若是能收来大量粮食,那么再将这些粮食送到那边,肯定能够大赚一笔,到时候,谁还会在清风镇?他早晚要去城里的!
马夫兢兢业业的赶马,速度快的简直要起飞,就这,赵掌柜还觉得太慢了:“快一些,再快一些,一定要抢在最前头!”
“是,是。”马夫抹抹头顶的汗,一扬鞭子,马儿更加快速的奔跑起来。速度是快了,不过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马后头拉着的车在乡间的小路上颠簸无比,赵掌柜感觉自己浑身的骨头都快被颠散架了。
不过,要是能赶在其他人前面,第一个到村里收粮食,那颠簸也就颠簸了。和银子相比,这点难受他还是能受得了!他可以!
赵掌柜肥胖的身子在车上晃来晃去,根本看不清账本上的数字,手里的算盘被甩的响当当,不得已,只能暂时放下了手里的活计,心里想到,
清风镇恐怕并非他一家收到了消息,也许今日,也许明日,这村子里头肯定有许多人开始收粮食。
先来的人占优势,还能趁他们不知道低价买下大量现货,等镇上城里来人多了,恐怕价格要被炒上去好几文罢!
一石便是好几十文铜钱,十石百石的,那还不得多出好几两?
哎绝对不行!
有这钱,还不如自己个儿喝酒吃肉花了呢!
况且能低价买,凭啥出高价?他们干这行,挣得就是一个差价!
摇摇晃晃的,没过多久赵掌柜一行人便到了兴和村。
和住在村口的人说道两句,老里正便匆匆赶来。
今时不同往日,刚收了粮食,农人都生怕自己家粮食被人偷走,像这种9外村人来了,得先跟熟悉的人说一声,来走亲戚串门看朋友都行,只要有个正当理由,兴和村肯定都让人进。
防的就是一些个偷偷摸摸的小贼,前些年还有人黑天半夜佛摸进来。偷了整整几十斤粮食跑了,到现在,那家人都不知道偷东西的究竟是谁。从那之后,兴和村就多了这么一条规矩。
粮食就是他们的命,没了粮食,甚至可以逼一家子人都去死也不为过。
赵掌柜等到了老里正过来,迫不及待的,张口道:“老里正叔,今日我来,是想再收点粮食,价格就还按照往常的算。”
老里正瞥了一眼,笑道:“村里今年好多人不打算卖粮食,不过你来了,那我就帮掌柜问问去,先说好,我可保不准谁家乐意卖多少。”
这也是人之常情,赵掌柜点点头:“可以。”
当天下午,老里正便让他儿子敲锣打鼓的让每家每户出个人,去村头大柳树底下说事儿。
大柳树地下阴凉无比,偶尔还有风吹过来,在这略显燥热的天气中带来了一丝凉意。
老里正清清嗓子,站在高一点的土堆上头:“镇上赵家粮店的赵掌柜想过来咱们村里收点粮食,大家都寻思寻思。谁家想卖点粮食换铜板用,就考虑考虑,价格就还按以前的来。”
“回家都商量商量,自己个儿寻摸着办吧。”
里正话说完了,村人立刻就讨论起来:“收粮食的,你家卖不?”
“我?估计要卖一点的吧,今年过个好年。”
“你俩也卖啊……我还没想好呢。”
犹豫不决的人们便下意识的将目光放在了顾家。
这几年来,顾家也算的上是兴和村的领头人,尤其是顾老太太,那简直就是成了全村老太太最羡慕的人,家里有钱,住上了大房子,年纪小的娃娃们也都懂事,除了有个不会干活的大孙儿,其他那简直就是完美!
不过么,就按照顾家现在的条件,不会干活也没啥。保不准,人老太太还打算把大孙儿送去读书呢。这些当然是村人的猜测,但这并不影响大家下意识的信奉顾家。
尤其是这犹豫不决的关头。
村人本来就有囤东西的习惯,如今更甚。眼看着顾家对那赵掌柜摇了摇头,没打算卖自己家的粮食,便有许多人立刻倒戈,瞬间就不纠结了。
这还有啥好纠结的?人顾家都不卖,肯定是有人家的道理。既然这粮食卖不卖对他们来说没啥区别,那就学着顾家的,不卖了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