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阿根种的是饲料玉米,饲料玉米比别的品种的玉米要提前成熟10多天。玉米马上就可以收获了,常阿根每一次浇水的时候,数着玉米杆子上的玉米果忍不住乐。这种干旱的时候,每一棵玉米上能长一节玉米,就已经是不错的了。但是这一次的饲料玉米,每一根玉米杆上都结了三个玉米,还有不少竟然结了四根玉米。.
常阿根隔着玉米苞衣,捏过里面的玉米,玉米籽粒饱满。他拿手比划,发现他这样一个成年男性的手,才堪堪合拢住一节玉米,而且玉米接近小臂长度!虽然还没有收割,但常阿根可以保证,这次的亩产绝对不止4000斤!
常阿根的饲料玉米地,经常会有村民们过来围观,大家都对每一棵玉米能长三节以上的玉米果感到兴奋,看着常阿根地头的玉米,再想一想自己地的玉米,嘴角就没放下去过。
“根叔,你这玉米快收了!看产量不少啊。”
常阿根种了五六十年的地,自己种的地,每次劳作的时候瞟上几眼,心里就对亩产有了成算:“应该会有4500斤左右。”
“4500斤!玉米丰收的话,价格肯定会降,但是9毛一斤总有的吧。这样一亩地就能收4000块!"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这收入可是几何数增长。
常阿根摘下草帽,拿毛巾抹了抹头上的汗。再大的太阳也灭不了他心中的火,他早在心里算过无数回了。只要能够顺利收获,他靠十亩多点的地,至少能收4万!
去年的玉米卖出的价格是1块1每斤,今年的种子价格还比去年低了一半,只要15元每斤。什么时候种地能收4万块啊?要知道去年常阿根跟辛勤一整年,地里的作物不断换,还去城里卖点小菜,加起来都没到4万块啊。
现在只种一季玉米就能有4万?常阿根害怕自己在做梦。
第71章 几家欢喜
“不是让你去拉水吗?水拉来了没有。嘶——”常德华着急的嘴上长了火疖子,每次牵动嘴角就疼得受不了。
常德华今年种了美丽国1484甜玉米,想走高端市场,提高每亩玉米售价。甜玉米用水多,常德华早就做好了打算,在他地里又挖了一口井,抽水机也换了最大马力的。按照往年情况计算,自己辛苦一点,多浇几次水,怎么着都够了。
谁想到,竟然整整一个月没下一滴雨!常家村这种处于华夏北方的村镇,日平均温度都达到了40°,人都快受不了了,再节俭的老人也开起了空调。
一开始干旱的时候,常德华还有些沾沾自喜,觉得自己提前打井可真是有先见之明。可他马上就笑不出来了,常德华今年的地可又多了,将近两百亩地。每天浇完两百多亩地,就得要三个小时。
常德华一直羡慕美丽国的滴灌系统,碍于成本,也只能干巴巴的羡慕。他不知道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美丽国农场都有滴灌系统,更多的农场主会采用雇佣人力的方式来解决灌溉问题。
好在有拖拉机,拖拉机载上喷灌机,再从机井处接上水管,也能浇完。常德华清晨起来浇水,晚上他儿子开着拖拉机再去一趟。耐不住中午太热了,到中午十二点左右,早上浇的水就全干了。下午两点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玉米扛不住,叶子都黄了,常德华只能中间再去浇一次。
机井打在地下水脉处,口子可以有很多,但是机井下头的地下水资源是共通的。在村里大机井水量稀少时,常德华地里的两口井已经完全抽不出了。稀稀拉拉的水流无法满足喷灌机开启的需求。
常德华慌了,少浇一次水,玉米就长势萎靡,他的玉米比正常的矮了一大节,更别提和常阿根的饲料玉米比了。看着常阿根每棵结着三根玉米果的“灵界蓬莱”玉米,常德华心里不是滋味,除了常阿根自己,常德华可比常阿根还要关心他地里的玉米。
常德华一算,常阿根每亩地能收4000多元的时候红了眼。要换成自己,两百亩地,每亩地收4000元,那就有80万啊!种一季玉米就有80万!他在夜里翻来覆去,难以入睡。好几次趁着月色下走到玉米地里,心里倍受煎熬。..
他想拔了常阿根的玉米。常阿根年老,又一个人在村子里,孩子常年在城里工作,就算被发现找上门,城里人也拿他一个农民没办法。那种邪恶的念头,在他心里转悠了很久,他又颓然放弃。
拔了常阿根的玉米又能如何了,还有无数个李阿根、王阿根。要知道,常家村除了他可都是买了“灵界蓬莱”的种子。有几户即使一半用“灵界蓬莱”种子、一半买了进口种子,但麻烦远比他小得多。“灵界蓬莱”玉米不用多浇水,这几户人家就能够抽出更多的时间去伺候进口玉米,虽然辛苦了一点,但玉米长得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