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旁对院中父母跪拜:“爹,娘,就此别过。”而后飞身跟上。
杨瞳到底有些不忍心:“牛氏一族照拂有功,赐世代锦绣,福泽绵延。”
说完,阿罗踢云而去,下边牛家人跪了一片,有发懵的,有跪谢的:“天尊保佑,天尊显灵。”
四人没有走远,在青州客栈的后院落下,阿旁以为就走了呢:“怎么落这儿?”
阿罗道:“车还在这儿,套上再走。”
阿旁这才想起殿下灵力待有没有的:“罗儿受累,又要多带我一个。”
“美得你,咱俩换着拉车,谁也别想逃。”
“你,你得怜香惜玉啊。”
“听不懂。”
“怜香惜玉你不懂,就是如此这般,这般如此啊……”
杨瞳听着阿罗和阿旁拌嘴,和严都平嘀咕:“师父,阿旁一来,阿罗的话也多了。”
严都平小声跟徒弟说:“他们俩以前就要好,许久未见了,自然话多。”
杨瞳也跟着压低了声音:“师父干嘛讲得这么小声?”
“这事儿他俩不承认。”
“为什么?”
“有那么回事儿。”
“您又糊弄我。”
“啧,怎么说话呢。”
“那您给我说说。”
“阿罗家和阿旁家离得不远,中间隔着一条哭嚎河,阿罗说那是他家的河,阿旁也说是自家的,两个人为这个打来斗去很多年,几乎视对方为仇敌,后来他们俩在我这儿供职,河归谁也就无所谓,不过心里还是有疙瘩。”
“好幼稚啊!”
“是吧。”
“师父,他们俩家是哪儿的,哭嚎河名字听着怪。”
“罗酆山附近。”
杨瞳点头:“咱们从蓬莱洲出来,去趟罗酆山吗?我可好奇了。”
“你想去看看,咱们就去看看。”
“师父万岁!”
严都平暗自摇头,这傻徒弟咒谁呢。
作者有话要说:
瞳儿:我师父绝没有红尘俗念!
严都平:少说两句吧你。
第21章 蓬莱
从青州往登州去,多了个人,好像行车慢了些,阿旁坐在车外,近乎无声地叹着气,在这儿生活了许多年,一朝离开,其实还真有些舍不得。
只有杨瞳明白她的感受,探头出来安慰:“以后想回来,就再回来呗,又不是不能回来。”
阿旁笑笑,怪腔怪调地哼唱:“黄泉路,一直走,没有落停能掉头。”
杨瞳不大听得懂:“什么路?”
严都平在里头,用法术隔空踢了阿旁一脚,差点把她踢下车,阿旁晓得大概是没跟三姑娘交代这些事儿,立马改口:“我说往蓬莱洲去的路,还不知道怎么样呢。”
“你已经知道我们是往那儿去了?”
“知道,阿罗都说了。”
杨瞳笑问:“你们无话不说?”
“这是公事,当然要和我说的。”
杨瞳有些不好意思:“我的事情,却变成你们的公事了,真是不好意思。”
阿旁道:“姑娘的事情再如何是私事,于我们也是公事。”
杨瞳听着觉得怪,严都平知道她和他们暂时说不通的,于是喊她休息:“瞳儿,睡觉,不早了。”
“哦,知道啦。”
到登州城,正好是城门开的时候,几个人进城去,这里到底是靠海了,风里有一股咸咸的味道,不知从哪儿飘来一阵馄饨香,杨瞳高兴起来:“师父,附近有卖馄饨的地方!”
“饿了?”
“嗯。”
严都平抬眼,正好看到不远处桥墩下边的摊子正飘着热气:“应该是那边,走吧。”
四个人在馄饨摊子坐下,街上还没什么人,卖馄饨的老师傅不能说话,一直满脸堆笑地跟他们比划,热腾腾的馄饨端上来,杨瞳马上拿勺子尝了一口汤,少许油,小葱榨汤,紫菜提鲜,用盐调咸淡,撒一点胡椒粉,虾皮,再滴上两滴香油,肉馅里加了些野菜,不容易腻,还更爽口,这味道,杨瞳熟悉得想哭,没想到在离家这么远的地方还能吃到和家里味道如此相似的馄饨。
她抬头看了看卖馄饨的老师傅,瞧着满脸风霜,应该也是位有些经历的老先生吧,她怀着非常感恩的心意吃完了这碗馄饨,端着碗把汤也喝完了。
严都平以为她饿狠了:“要不要再来一碗?”
“不用,我就是觉得好吃,把我和阿瞒带大的嬷嬷,煮馄饨就是这个味道,师父觉得好吃吗?”
严都平和阿罗都说好吃,阿旁有些不屑:“切,不就是一碗馄饨,再好吃能上天?”
杨瞳道:“你在青州生活,应该没吃过这种口味的馄饨吧,这种吃法偏南方,你大概不喜欢。”
“我们家里要煮,起码也是一锅牛骨汤,这清汤寡水的,有什么吃头,还有这肉馅儿,掺的什么菜,苦叽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