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我一时间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厉害厉害!”
“不过我看他上次被班主任叫出去了,可能年级里也知道了吧……不知道学校会不会管,毕竟现在都还是学生嘛,感觉做生意什么的还是有点‘不务正业’。”何诗瑜说。
林桐突然想起来上一辈子她那一届也有这样一个同学,听说那个同学高考成绩不算特别优异,去了一个一般的大学,但是上大学之后自己创业,最后开了一家公司,小有成就——好像三中校庆的时候他还作为优秀毕业生回母校演讲过,但她那个时候一门心思全在谈亦身上,没有怎么听其他人的演讲。
……不知道和何诗瑜说的是不是同一个人?
“不过有的人可能确实在别的地方有天赋吧……比如商业头脑什么的。”林桐说。
“那肯定的,我觉得每个人肯定都有自己擅长的事情,只是看自己有没有发掘出来而已——啊!我的天赋什么时候出现啊!”何诗瑜突然把勺子利落地往碗里一搁,仰头喊道。
“最好,就是像谈神那样学习上的天赋!”她长长地叹了口气,然后用一种打趣的眼光盯着林桐。
她现在对谈亦并不只有看学神的崇拜心态了,还有一种对好朋友的“绯闻对象”的打探——
她真的很好奇,能让素来淡漠从容、待人疏离有礼的谈神主动相助的,仅仅是普通的同学关系吗?
第74章 努力一定有收获
在崴脚的这个小插曲之外,林桐的学习生活,总体来说,还算是平静而充实的。
身处实验班的环境里,由于来自学霸同学们的压力和明显难度提升的课程知识,林桐有和高一上学期不一样的学习状态。高一上学期,同学们都是刚刚离开初中的学习环境,接触并逐渐适应高中的学习模式和学习方法。由于对很多事物都处于尝试阶段,所以难免带有几分玩乐的性质。
但是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和适应,学霸们都迅速地习惯了高强度的学习安排,同时掌握了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哪些东西是重点、哪些可以简单略过、应该怎么学……这些问题,对于学霸们来说,都已经了然于胸。
如果说林桐在高一上学期的很多学习经验,都是来自于上辈子老师和同学的经验分享和网络上各种各样的帖子,那么在高一下学期,她开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找到浩瀚如海的学习经验中最适合她的学习方法,同时学习和模仿身边的同学,取长补短,充分利用实验班的学习资源。
她起初也遇到了很多困难——
她并不是那种特别聪明的人,所以很多时候身边的学霸一点就通的题目,她要从头到尾把题目的逻辑捋一遍才能弄懂,而且,这也仅仅是弄懂而已,要想熟练运用,她还要一遍一遍地在草稿纸或者脑子里演算。
所以她每次看到身边的宋可莹他们听完一堂课,晚上就很容易地把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写完,而她总是需要很抓狂地把题目看了一遍又一遍,她就既无奈又沮丧。
除此之外,还有在实验班上常见的学霸battle场景。这种场景常常出现在理科课程上,因为语文和英语主观性比较强,属于谁说都有理的类型。而理科的课程则很客观,答案是什么就是什么,所以学霸们battle的则是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比如说数学课上老师分享了一道函数题,给了一些时间让同学们思考,然后他会给出一份标准答案。随后班上的学霸们常常会举手上台,说自己有更好的解题方法。
这样一番下来,一道题目往往会出现四五种解题思路,学霸们讲的很轻松,battle得很刺激,但林桐在讲台下却听得脑袋都要炸了,她感觉自己的脑容量根本不够她一节课跟上这些学霸们的思路,有的时候她听得一知半解,只能快速记下一些重点,然后课后再问宋可莹他们。
虽然学得很辛苦,但也的确非常充实,林桐这段时间的解题能力明显上升了一个台阶:
之前她要十几分钟才能解出来的题目,现在可能只需要几分钟就能解出来,有些题目就算解不出来,她也能大致知道解题的方向——这些东西,都是她或主动或潜移默化地向老师和同学们学习的。
实验班的考试和各种小测验也很多,最开始,她还会因为不理想的成绩和与身边同学的巨大差距而感到失落和难过,现在,她已经能坦然接受自己的弱势,难受之后快速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新的学习中。
她本身理科就不强,更何况在理科学霸云集的实验班呢?她不想自己被压力捆绑束缚,所以干脆就不去看每次考试和测验的成绩和排名,就专注自己试卷上的错题,专注每次测验下她微小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