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炳安很聪明, 立即寻间隙将此事报告给了裴元嗣,裴元嗣在收拾完叛乱的契人、稳定好教场的局面之后,命决明和杨义武将此人盯住。
他则带着几十个亲卫从郊外的小路赶往城内, 果不其然有几人趁他回城的路上设下埋伏,竟意图将他射杀于此,裴元嗣只活捉到了一名刺客, 其余皆服毒自尽,这个刺客在服毒的时候被杨义武眼疾手快地阻拦了下来才保下一条性命,仅服用了半分剂量的毒药。
至于那名长得像王渊家奴的刺客……
裴元嗣面沉如水。
这些刺客都是典型的契人长相, 要说王渊府里有契人的家奴也不足为奇, 但刺客为何临死前要用刀划花了自己的脸?这显然是欲盖弥彰,八.九不离十!
裴元嗣去暗室亲自审问了那名刺客,刺客实在受不住酷刑拷打,只对于王渊命他来刺杀裴元嗣嫁祸谋反康察台的事情供认不讳, 至于原因是什么他也不知内情。
并且因为毒已经深入肺腑, 没过两刻钟的功夫此人就一命呜呼,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
杨义武蹲下摸了摸刺客冰冷的颈动脉, 遗憾道:“都督, 这人已经死了, 也许康察台谋反与王渊脱不了干系,不如标下现在就去将王渊捉拿归案?”
“不可,”裴元嗣抬手制止, “康察台现在逃出了灵州, 他手里握有从卫所偷出去的灵州布防图, 倘若此图落入了契国手中,后果将不堪设想。”
“那该怎么办?”杨、赵二人异口同声。
正说着,决明敲门道:“大爷,李指挥使来了!”
李指挥使满头大汗地跑来了都督府,一个晚上筹措了整个灵州、附近通、豫三州卫所共计五千兵马,裴元嗣要用这五千兵马进讨康察台。
康察台离开灵州前烧杀了按察使司与卫所八人,其中包括大官两名,这一路逃亡的路上又四处抢掠,引得无数契人相附,城郊的养马场被他抢走的骏马不计其数。
倘若不趁早抓获康察台,只怕后果不堪设想。
而且裴元嗣笃定,王渊与高遂怕是知道他这次到灵州来不单单是为了巡边,怕他查到自己的头上,索性先下手为强要他的性命,在来灵州之前的那群常山山匪定与王、高脱不了干系。
即使王渊和高遂要叛乱也成不了气候,可康察台以前就是契族的大将,因为上一任的朔方指挥使诛杀契人降将以及阿思阔降而复叛一事已经害得契人对大周怨声载道,孰轻孰重裴元嗣在顷刻之间心中就已经有了决断。
……
三七把盔甲送到了阿萦的手中。
刚受了伤又要出去打仗,裴元嗣原本以为阿萦又会埋怨他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没想到这次阿萦却什么都没有说,甚至也没问,沉默地替他换上了盔甲。
直到他换好一身行当要走时,阿萦忽然从身后抱住他,避开他的伤口,将温热的脸贴在他后背冰冷的甲片上。
“大爷把我也带去好不好,我可以照顾您,我不想离开您……”
“胡闹,我是去打仗,怎能带你一个妇人。”
裴元嗣低声斥道。他转过身来,他一夜没休息,她亦是陪着他一整夜都没睡,眼底浮着淡淡的青,神情憔悴而无措。
看着她那双满是企盼担忧的杏眼,裴元嗣在这一刻生了恻隐之心。
其实他不该把阿萦留下来。
至少是不该留在灵州。
康察台顺利抓获后,王渊和高遂会安心地等着他大军凯旋回来查办他们吗?
不,一定不会。
可是带走阿萦,无异于是宣告二人他对他们已有防备警惕。
所以裴元嗣非但不能带走阿萦,反而要让她一直留在都督府中,将这样一个后方交给王渊和高遂,以此显示他对他们并无猜忌。
裴元嗣看着她,粗糙的指腹在她娇嫩的脸颊上轻轻摩挲流连。
如果两人可以有一个女儿,他希望女儿可以像阿萦一样美丽、懂事、善良、天真烂漫……
不能再心软。
裴元嗣推开阿萦,转身大步离去。
……
裴元嗣一走,阿萦脸上的泫然欲泣的表情瞬间荡然无存。
她气得几乎要发疯!
她刚刚在窗下偷听到了,杨义武说王渊意图刺杀裴元嗣,王渊王渊,此人可不就是成嘉帝派遣驻扎在朔方的朝廷大官?
现在裴元嗣抓住了王渊的刺客,那王渊担心事迹败露,肯定要反,裴元嗣却为了抓获康察台把她留在灵州,若是王渊想用她要挟裴元嗣,把她给抓走弄死了怎么办?!
她是想报仇、想自保,但是现在大仇还未得报,沈明淑还没死,要是她先死在了灵州,这笔买卖简直太不划算!
男人果然没有一个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