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工记事(63)

作者:我不是荷马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其实临海市到塘沽没有直达的航班。他们是到了天津又开了几个小时的车才到的目的地。虽说天航一直都不是HDM的客户,可既然他们都已经走到人家家门口了,就没有不进去拜访的道理。

从天航大楼出来的时候,秦月的感觉是,还不如不进去呢!因为那些人显然比他们还清楚,双方将来根本没有做生意的可能。他们在操船的过程中的确有的时候需要更换配件或者进行维修,但那部分业务范围归他们的船务部门负责,跟合资公司新造船的这块业务完全不搭嘎。他们也不是完全没有生意和HDM做,HDM有一个专门提供售后服务和配件的公司,就设在天津。可这块业务的荷兰负责人是HDM董事会的另一个人,不是B先生,他们根本就没有借口上门,也不大可能会有什么业务往来。

秦月一路走,一路搜集各种信息,试图拼凑出HDM的整个结构来。其实HDM的宣传资料上就有企业框架说明,可那些方方块块的后面,却没有人说明什么人负责哪一块业务。一切都只是干瘪冰冷的,不是有血有肉的。秦月这几年累计的工作经验已经教会了她,了解一家公司,先要了解它的决策线路。就是一个决议需要通过哪些部门,经过谁的批准才能生效。这对于任何的协议的达成都是生死攸关的前提。可惜,这些事情只有在HDM工作多年,又在相对高层有全局观和政治观的职位上的人才能看明白。对秦月来说,她目前只是HDM的一个外人,只能东拼西凑的搜集信息,希望总有一天能够真真更了解HDM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秦月嘲笑自己的强迫症又犯了,可既然是病,就不受病人的意志转移。

第三十章 技术

就这样一行人从天津飞到了上海。上海航道局的地址把秦月吓了一跳,因为就在外滩上。不仅如此,进了上航的大铁门,秦月有种突然回到了民国时期的错觉。大家耳熟能详的那些谍战片,在敌方阵营潜伏的中共党员,通常发生在一栋小洋楼里,而这些楼多是木质地板和楼梯。这就是上航办公大楼给秦月的第一印象。

进了会议室,双方寒暄落座,秦月才知道原来这里的二把手是房厂长当年的大学同学。对方亲自出来接待他们,并把局里负责技术和采购的两个人都叫了来。

国内的所有航道局每年都要提交下一年的预算,主要是新建造计划,要造什么船,要做什么,造价是多少等等等等。而且这些预算一旦批下来,就一定要花光,如果不花完,明年再申请经费的时候,上级就要在申请的预算上打个折扣了。秦月的父母虽说是老师,可却一直都在第一线教书,她老爸顶多做做实验,带带学生,却从来都没参与过管理工作。这些见闻对她而言都是新的。她心里想着,如果这样的话,难道不是逼着下边的人巧立名目将浪费进行到底吗?不过,他们如今的身份,从广义上来划分是个供应商,这样的做法倒是对他们有利。

大家坐下来聊了聊上航接下来几年的新建造计划,秦月当时注意到Adam的脸色,他听完对方的预算后,整个人都松了下来。那是事不关己的一种放松。于是秦月意识到,对

方的预算太低了,够不上HDM的设计和设备。不过Adam不太甘心,他强烈要求对方把他们刚刚交付的新船的技术规格书和厂商表拿给他看。结果,说死说活,对方也没答应。Adam平常说话并没有这么无所顾忌,他虽然有书生的头巾气,但还是有一定分寸的,可今天的表现着实反常,他似乎格外带着一种不忿的情绪。秦月一边帮忙翻译,一边睁大双眼,竖起耳朵,想知道后面的故事。

就这样双方僵持了一会儿,东道主让手下把他们即将造船的技术规格书和厂商表拿过来给Adam看。秦月扫到文件的时候也愣了,因为内容居然是全英文的。Adam毫不客气地指出这份技术规格书是HDM的。对方矢口否认,Adam坚持己见,一时间,屋子里的男人们像小孩子一样地斗起嘴来。Adam一个人对着三个人争辩,房厂长始终微笑着一言不发。结果争吵升起,Adam口不择言地提起了上航和HDM之间的旧怨,至此秦月才恍然大悟,原来上航曾经让HDM为他们造过船。可那船交付了没过多久,上航就先后造了两艘船出来,和HDM为他们造的那艘船有七八像,结果HDM一直诉状把上航告上法庭。官司打了两年多,HDM以败诉告终。可这件事在秦月看来却没那么简单,也并非是一个独立事件。

HDM是挖泥船的鼻祖,也是不断创新的行业领军人物。然而,造个船而已,除了个别的核心设备不可替代之外,中国与外国的技术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的确越来越小。远的不说,就说日本,上世纪八十年代曾一度在工业上超越了美国,他们的成长之路和欧美的成长之路并没有什么差别,都只不过是学习、借鉴、改良、超越而已。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行业或者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的确有它存在的意义,可如果保护过了头,就会成为垄断,只剩下阻碍发展这一个结果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