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好了,不委屈了,寡人带你去个好地方……”
眼见扶苏的注意力被转移了,可是让嬴政松了口气,这若是小崽子追着他要账,他可不丢脸死啊……
第42章
古松掩日, 幽深雄起,漫漫的黄沙与雄浑的河水交错在一起,成为一曲溪流婉转而下, 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粘稠潮湿的水汽扑面而来,再看周遭除了几许侍卫把守,便是空无一处的寂静, 扶苏既是好奇,亦是有些不明的抬头看了眼嬴政, 他确实有些不明白嬴政为什么会带他来此处。
直到看到那姗姗来迟的李斯,手里还牵着一个小妮子,这种“仇人见面分外眼红”的场景, 让他们两个人不由就是互相就是“哼”了一声别过了头去, 往日里这般情景,李斯也是由得他家小妮子去了, 只是今日里当着嬴政的面, 不由也是拉下了脸, 训斥了他家小妮子一番,纵然他是不忍的, 但是嬴政这几日的有意冷淡, 甚至于本该是有意于他的丞相之位都让昌平君顶了上去, 嬴政提拔了一批人, 却是唯独没有他,让他亦是有些明白,这位年轻的帝王,看似心胸开阔, 其实还是计较了自家小公子在他手里吃了瘪的仇, 他这是在警告他, 谁是君,谁是臣。
嬴政对此倒是并未多说什么,反倒是扶苏看见被李斯骂了的小妮子,眼眶中似乎开始蓄上了泪,躲在李斯身后一言不发,显然是觉得委屈极了,这反倒是让扶苏就是有些看不下去了,拉了拉嬴政的袖子,睁着无辜的大眼睛问道,“父王,这就是郑州渠吗?”他若是原先还不明白,那么再看到李斯的瞬间,他便是明白了,再说他可并不认为,嬴政会是无缘无故带他来这种地方,这四周又没好吃的又没好玩的,除了黄土地,就是眼前这条渠了,自小长在嬴政身边的他,脑子稍稍这么一转,便是明白了。
对于扶苏的提问,嬴政倒是很满意的笑着点了点头,一把便是将他抱了起来,却见李斯亦是赶忙解释道,“郑国渠的地势有着西高东低的特点,可引泾河水缓缓流入洛水,其最大的优势便是连通泾河、洛水,将从泾河、洛水的水用之于地,随后又归之于水,可使我秦军的军粮再无任何担忧,大王一统六国志向定是可以早日实现。”李斯稍稍那么一解释,顺道拍了一波嬴政的马屁,总算是让嬴政忘记了方才的不快,而露出了一丝笑容,“苏儿,看到了吗,正是有了这郑州渠这取之于水,用之于地的生生不息,大秦再无任何后顾之忧。”看着眼前奔流不息的河流,嬴政的心中亦是涌现出了一股子豪迈之气,不由便是夸赞了李斯一句,“此渠,通古功不可没啊。”
“还是文信侯有先见之明……”扶苏忽而那么一句,倒是让李斯有些尴尬至极,亦是让嬴政有些诧异,修建此渠的时候,扶苏还未曾出生,彼时的他也不过刚继位而已,所以扶苏此言倒是并非所需,此渠当初却是吕不韦所主张修建,只不过谁也不知道当时的相邦吕不韦想的是什么,明明可以攻下韩国,却还是在最后收手了。只是在后来此渠修建快要竣工之时,曾经引发了一场危机,这修渠的阴谋被捅了出来,原是当初秦韩交兵之际,韩国被打的处于即将灭国之势,纵然当初的韩军战斗力亦是首屈一指,但终究没能干过虎狼之秦,直接导致了战场之上韩军将士尸横遍野,百姓四散流亡。就在韩国灭国之际,有人向韩王提出“疲秦”之策,彼时的大秦虽擅长作战,但对于农业水利并无太多优势,这就直接导致了其军力过盛,但农业并不发达,对于后备储粮是个很大问题。故为求一线生机,避免亡国,韩王还是采取了该建议,派出了当时韩国水工“郑国”前去游说,让大秦兴修水利,于彼时的秦国而言,修建这般工程,必然要动用所有的青壮劳力,无疑就是大大削弱了秦国的军事力量,同样由于其要花费大量的财力与物力,必是无暇顾及对外作战,韩国便可求得一线生机。
本是抱着一试之心的韩王,没有想到吕不韦居然同意了“郑国”的说法,并让他主抓负责该工程,也为韩国求得了一线生机,但就在此渠快要完工之时,该阴谋被捅了出来,彼时的嬴政得知之后,更是大怒,欲将其除之而后快,还是李斯一篇《谰逐客书》,劝嬴政善用人才,方才使得这些能人异士在秦国留了下来,而或许是嬴政的态度,亦或是秦国上下一心的状态,让郑国终究是坦诚相告:。"始,臣为间,然渠成,变秦之利也。”促使了此渠的继续修建,当然最后的结局却是,此渠的修成使昔日贫瘠的关中成为了沃野良田,从此再无凶年,更使关中的土地每亩都能增产到一钟,可谓大大提升了秦国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