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3)

卓衍哽咽声幽涩,几乎用尽全身力气才答了一个字:

“好。”

听到夫妻二人完整对话的卓思衡也很想落泪,但他还在装睡,于是必须忍住。

他真的很感谢卓衍和宋良玉夫妇,这两年,他已然将二人当做自己真正的父母。未穿越前父母在他很小时去世,并无太深印象,自己父母缘浅,倒也活得挺好。最初刚至此处时,他心中也是百般愤懑,自己怎么就如此凄惨?足足半年时间都一副活不起的样子,心中亦有挣扎:一面是天生天养的好奇心纠缠他,想看看这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自己又是怎么来的;一面是面对残酷现实的畏惧与憎恶,他好端端穿越到一个书香门第里,还是长房长子,也不算差,偏偏一来就倒大霉,还是人力难为那种,不认命又作何想?

后来还是宋良玉劝慰卓衍的话给了他当头一棒。

她说:“蝼蛄岁三尚且偷生,人生道阻且长,总有来日。”

卓思衡细想其中道理,自己若是真的死了,那便是一无所有,然而又重活在当下,纵使各方面情况都很糟糕,却也是一次人生的重新体验,大不了再死一次,反正他已经死过,并不新鲜的体验也就没了令人畏惧的感受。

于是,他在穿越摆烂半年后开始振作,为自己找到了新的人生目标:活下去,去体验。

这一切都要感谢宋良玉女士,他另一个超越生命意义上的母亲。

以及在摆烂期间始终照顾陪伴不曾放弃他的父亲,卓衍。

依偎在父母怀中,纵使北风不息,卓思衡也还是安然入睡。

半个月后,北风更甚,天寒胜昨。

历尽磨难,姜氏终于踏上归家的路,留下两个因为姓卓不能脱去罪籍的孩子养在卓衍膝下。卓衍特意为刚满周岁的小儿起了悉衡作为名字,看到三弟这对儿女,女孩慈衡神色英气目露率真,小儿眉眼善秀鼻额丰挺,二人一神一形都极为肖似自己平常在家中最疼爱的幼弟。而慧衡虽病弱不胜,但性柔温雅谈吐宜人,又与二弟开蒙年纪的神情模样如出一辙。念及手足之情白发相送,便又是悲恸无尽。

朔州的幽北郡历来是朝廷的流放地,罪人及其家眷至此后便会立即编入罪户籍,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然后以户为单位划归管理的对应役劳营,由役营管事统一安排每日的劳作,男丁采石凿矿开山砍树,女丁耕地舂米种麻纺绩。卓思衡年仅八岁不足丁龄,便在家看护弟妹操持杂活。因役劳营的棚屋都无有坑灶,劳役的男女丁便在自己服役的处所分食自吃,留在家中的老人孩童便要每日两食亲自按时按地去领。

这个工作就交给了卓思衡。

他每天到时辰便要左手扯上慧衡,右手拽着慈衡,最后一个刚满周岁的悉衡便用破布包了缠绑在背上,齐活,出发。

卓家四个孩子去食堂吃饭的队伍实在壮观,能在流放地浩浩荡荡凑齐这么多人口的家庭实属少见。

卓衍与宋良玉在此也不计较什么宗族什么分支繁盛,一家人能活下去就好,于是便将二弟与三弟留下的三个孩子一并计入自己名下,只教他们管自己叫做爹娘,不必多做旁支的称呼,况且他们也确实是将这些孩子视如己出一如思衡一般疼爱。更教思衡要做好长兄,关怀看顾弟妹。

同时,卓衍还给了卓思衡一个任务:读书。

“即便罪臣之后不能走仕途科举之路,读书也能明理觉德,最末还可通畅智识陶舒心境,总归是百利无害,你之前因家中落罪耽误了开蒙,此地也无笔墨书本,只好咱们父子俩之间口授亲传了。”

第2章

卓思衡在现代时对语文便不是很敏感,好在他聪明,背会书学会如何答题与写作文的通用思路,便能考出不错的分数。学理科是他忠于自己爱好的选择,毕竟连看课外书,他都是偏爱史前的恐龙和宇宙的奥秘,什么课外名著参考,一律背个简介和立意。如今重学文科,虽然有个曾经殿试二甲全国第十名的考霸亲爹,但也是条件所限磕磕绊绊,不过还算他脑袋灵光,前一年里他已基本学完开蒙的那几本“三百千千”,今年开学了《声律启蒙》,如今倒是可以涉足训诂这一阶段的入门《尔雅》。

卓衍见儿子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仍能专注思读,颇显聪敏慧贯的资质,再加上慧衡刚刚六岁,也是冰雪聪颖,十分有家传的读书能耐,便又是心痛两个孩子如今入了罪籍又是更用心相传,平常劳役之时也大多思索今夜要讲哪本书里的哪段,又要怎么去讲授才能让儿子更好理解书中玄奥。

终究二人只是听得言传,连个纸笔都无,卓衍怕儿子女儿光用耳朵听学得无聊,又无所谓按照书院那般严苛的方式启蒙,就时不时讲些更具故事性和趣味的《左传》、《公羊传》和《穀梁传》,加之解一解《龙文鞭影》中耳熟能详的轶事典故。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