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长公主和庆阳公主,与信都长公主和襄阳公主曾经的关系是一样的,既是姑侄,又是婆媳。
朱颜拒绝道:“我家阿母,没打算给三弟娶高门女,更别提皇室县主了。”
“你家要是不愿意,趁着溧阳姑母三月到京前,赶紧让你阿母把你三弟的亲事定下来。”
襄阳长公主出言又建议道:“你是还没见过她,但我这个姑母,比我曾经的婆婆,可厉害太多了,学了我祖母七八成本事,祖母在日,她把持着我父皇后宫,祖母去后,她退得一干二净,依旧深得我父皇信任。”
“崇阳想学她,只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当然,襄阳长公主觉得崇阳除了能力不足外,更重要的一点原因,是皇上性子不像父皇那般宽和仁厚。
“如果她回京后,你三弟定亲就罢了,要是没定亲,她绝对会求得皇上来做媒赐婚的,到时候,你这儿她肯定也会来。”
朱颜听了这话,不由笑道:“我要是不见,她总不能强闯进来了。”
“那倒不会。”
襄阳摇头,刻意顿了下,才又道:“但她会趁着你阿母进宫的时候,一并过来,而且亲自递上拜帖,在外面侯着,你要是能舍得脸,不见她,她之后会天天去朱府,找你阿母说话,”
“溧阳姑母能历经三朝,长盛不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看谁得势,她就站在谁那边,所以,她一定会和你家攀上点关系。”襄阳总结道。
朱颜惊讶道:“这么说,拒绝不了?”
“她是长公主,又舍得下脸面,大多人都不会拒绝她,而拒绝她的,我至今还没见。”
襄阳说完,道出一件旧事,“我阿娘曾告诫过我,像溧阳姑母这种,身处高位,还能舍得下脸面的人,不要轻易得罪,当初我选驸马时,阿娘让我挑了邓家,没挑陈家,说我前婆婆信都姑母是外强中干的样子货,溧阳姑母看着温和,却是绵里藏针的厉害,真有苦都倒不出来。”
“对了,庆阳有一双亲儿女,名下还有好几个庶子庶女,这些人生母都没了,”襄阳看向朱颜,极认真道:“阿颜,我知道你不耐烦见旁人,但也不建议你得罪溧阳姑母。”
三月初,在宗正寺卿、赵王张耀的葬礼上。
朱颜见到了襄阳口中的溧阳长公主。
是一个看起来很慈祥温柔的人,与曾经的邓废后,有几分相似,也因为和邓废后相似,朱颜选择了对其敬而远之,要知道,当初邓废后狠起来,是个连对自己亲侄女邓淑妃都能下手的人。
赵王张耀在元宵过后,便对外宣布,赵国拥护朝廷裁去各藩王封国守卫军的政策,赵国也成为第一个裁去守卫军的封国。
二月底,赵王张耀在京中薨世。
张耀世孙张浩继承王位与宗正寺卿之职,并与朝廷一齐通知各藩王赴京参加丧仪。
作者有话说:
第128章 三观不合
诸藩王陆续回京参加赵王丧礼。
竟无一人未到场。
皇上失望之余, 也略有欣慰,原本想来个杀鸡儆猴,既然大家都这么乖觉, 倒也不必伤及自家骨肉, 赵王张耀的葬礼,停灵半月,极尽哀荣,之后葬入高祖皇陵, 这也是惯例。
赵王一脉,世代陪葬高祖皇陵。
丧仪结束后, 皇上把诸王留在京中半年, 因新上任的宗正卿、赵王张浩尚在孝中,由宗正少卿张琛与平南伯凌岳, 一道前往各封地, 接管当地守卫军,从中挑选武艺高强者,编入北军新成立的一个骁武军中。
其余人等, 皆阖家迁徒至北境护边,并由朝廷发放一百五十贯安家费。
在右仆射尚全的建议下,这笔守卫军迁徒戍边的安家费, 最终由各藩王承担。
昌平七年,朝廷以一种兵不血刃的方式,收回了藩王在封地内享有的统兵权,从此, 藩王在封地内的权力进一步被限制。
朝廷在对外用兵时, 再不用担心后院起火。
——
溧阳长公主府。
这日下晌, 溧阳长公主从宫里回到府上后, 脸色一直不是很好,哪怕她什么话都没说,然而,庆阳公主站在对方面前,却觉得压力很大,进门后,都不敢坐着。
直到溧阳长公主回过神来,看到站着的儿妇,吩咐道:“站着做什么,坐下吧。”
庆阳公主应了声喏,瞧着婆婆慈和的脸,却不敢有丝毫懈怠,“我瞧着,朱家的莫夫人挺好说话的……”
“好说话有什么用,好说话的人都做不了主。”溧阳长公主摇了摇头,“以后对朱家不用太热络,我已经答应了皇后的提亲,让七娘嫁给南阳王。”
七娘是是庆阳公主的亲生女儿,封政通县主。
庆阳公主听了,很惊讶,有点着急道:“可南阳王手有疾,注定与大位有缘。” 她还想说,这和她们原来商量的不一样,她们进京前,是筹谋让女儿七娘与京兆王张稷议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