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平属辽东郡,为东北边塞苦寒之地。
紧接着,自正旦日定北侯苏一泉上表奏请,建议陛下早日遣诸皇子赴藩国,几个月没动静,就在大家都以为停歇时,皇上突然下了一道诏书,封皇八子为南康王,三日内启程就藩国。
南康属在江南西道。
接到诏书,苏婉清跑到凤仪宫前,长跪不起。
刘皇后没料到,一桩议亲,最后会演变成这样,明明皇上挺乐意看皇子与许家亲近的,一直有意让四郎与许家结亲,怎么到八郎这就不行了。
刘皇后没有立即去找皇上,她亲自来了趟七星宫找朱颜。
这是她第一回 来七星宫,也是自朱颜搬离大虞宫后,她第一回见朱颜。
作者有话说:
第122章 又发疯了
七星宫前六殿为皇上与朝臣的办公之所。
唯有摇光殿属内廷, 摇光殿仿制芙华宫的格局,面积却大了数倍,相比于前六殿的富丽堂皇, 气势恢宏, 摇光殿更凸显迤逦雅致,柔和华贵,东北角似有丝竹管弦声传来。
轻盈宛转,似有若无。
刘皇后下了凤撵, 望向来门口迎接她的朱颜,一身芙蓉花色织锦罗裙, 头上梳着垂髻, 悬于脑后,看起来略显得有些慵懒, 脸上薄施粉黛, 通身少金玉之饰,却依旧难掩国色。
只是身形袅袅,仿佛能随时化作一股轻烟飘走。
刘皇后被这个念头给吓了一跳。
急步上前, 扶起给她行礼的朱颜,“阿颜,快起来。”
“多谢阿姐, ”
朱颜含笑道,起了身,“阿姐头一回从城里过来,又坐了一个多时辰的马车, 先随我进去歇歇。”
刘皇后应了声好, 俩人四年不见, 她瞧着朱颜仿佛受到时光的优待般, 容颜依旧,不曾被岁月侵蚀。
或许再过十年,朱颜还会是这副模样。
眼下正值芍药花开时节,往大殿去的路上,看到一大片艳丽多彩的芍药花,刘皇后突然间想起,当初修建七星宫时,少府监和将作监自揣上意,在摇光殿种满了各色名贵牡丹。
喻意花中之王,国色天香。
皇上见了,很高兴的,大加赏赐他们。
朱颜搬进来后,看着满宫盛开的牡丹花,只说自己喜欢芍药,一夕之间,阖宫牡丹花全部铲去,改种了芍药。
再瞧这些盛开得极绚烂的芍药花,刘皇后一颗浮躁急切的心,瞬间平息了下来,安宁了许多。
进入正殿,内里陈设无一处不透显着精致奢华。
自朱颜搬进七星宫,少府监上贡之物,除了她的凤仪宫,几乎尽着摇光殿挑,送完七星宫,剩下的才轮到内廷分配,就这,刘皇后心里也如明镜般,她的那份殊荣,至少有一半是朱颜让给她的。
当初,她希望朱颜得宠,有想过朱颜会盛宠,但从没想过,会盛宠如斯,专房独宠,就如同,皇上当初废了侍寝制度,她没料到,后宫嫔御会再无所进。
这于后宫诸人,并不是件好事。
三年前,她就此事劝谏过皇上。
皇上只回了她一句,“朕又不缺儿子,皇后先照顾好宫里的那些皇子皇女。”后宫嫔御的主要职责,便是为皇家延绵子嗣。
所以,这事就不了了之。
刘皇后喝了口茶水,润润喉咙,才提起她这次来的目的,“今日皇上已单独下诏,封八郎为南康王,三日后就藩国,”说到这,她看到朱颜满脸惊讶,后面那句,你知不知道原因,就咽在了喉咙里,没有问出。
却听朱颜立即问道:“他干了什么事?”
“苏夫人想让八郎与许家小三娘议亲。”刘皇后说完,瞧着朱颜面上露出果然的神情,又急问道:“是有什么不妥?”
“之前皇上一直想让阿稷和许家小三娘定亲,两个孩子合不来才作罢,因为没成,也就没特意告诉阿姐。”
刘皇后忙问道:“那阿范知不知道?”
刘皇后口中的阿范,是指许家小三娘的亲娘范氏。
“她应该是知道的。”
朱颜回道,上次燕国夫人来摇光殿,虽没有带范氏,但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哪怕范氏身为小辈,做不了主,也会知会她一声。
“她既知道,还同意苏夫人的提议,岂不是害人害已。”刘皇后难得生气道,兄长不成,换成弟弟,皇子是她能挑选的?哪怕是不受宠的皇子也不行,更别提,还涉及到四郎。
难怪皇上会贬了她一家子去辽东苦寒之地。
许家没一个人敢求情。
朱颜明白刘皇后气什么,刘皇后大约不知道,狗皇帝曾说过:下任太子妃必出自许家。
只是不知苏婉清撮合八皇子与许家小三娘,是知道这个原因,还是单纯想攀附上许家?
又听刘皇后斟酌开口,“阿颜,我不清楚你和苏夫人有什么过节,但稚子无辜,八郎才八岁,年纪尚小,国朝惯例,皇子年满十五才就藩国,你能不能帮忙,向皇上说项,别让八郎这么早去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