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西楼录(7)

只是悟空身为石猴,相貌威武煊赫,性格却是个放荡不羁又深谙万物道理、粗中有细的,不知那位宝玉表哥是否又生的个疲懒模样,性情又比不比得一山妖精怪?

如此一番比较,黛玉又微不可察地轻一摇头,连日相处下来,她早将悟空放上心间,只觉宝玉恐怕是不及悟空的。

她自想得出神,也因为忆起悟空前番承诺心中有了宽慰,那王夫人又解释了一通宝玉的性情,倒将黛玉心神拉回。仔细听着,更处处令黛玉心生惊讶,只觉果真如母亲所言,宝玉真是个纨绔子弟,又在心中填补刚下的判定,宝玉恐怕是远远不及悟空的,便都一一答应着王夫人的话。

还要再说,老夫人那便传晚饭了。王夫人便携黛玉赶了过去,路上又指了贾琏与王熙凤所居给黛玉看。

待到了贾母的后院,黛玉更是小心谨慎、力求处处贴合着规矩来,寂然饭毕了,只在心中叹了口气:果然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且不说着贾府中男子们居所长幼颠倒,不合规矩;但话吃饭时侍立左右的舅母嫂子们与饭后吃茶的时刻,都处处彰显着林府同贾府的大不同


作者有话要说:

因为曹翁原著中红楼时间线就比较混乱,所以这篇红楼时间线和各年龄按照周汝昌的《红楼纪历》来写,同时有一定的私设更改,黛玉入贾府设置在她六七岁刚为母亲服丧一年左右的时候

谢谢大家的支持(心心)

第6章 黛玉受惊暗恼贾宝玉,悟空使计巧入荣国府(下)

闲聊几句,过了读书的话题,边听人传道宝玉回来了,一时众人欣喜。黛玉倒是想着:倒是不见那蠢物也罢了。少刻,却见一盛装华服,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的年轻公子踏了进来。

黛玉见了,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更是奇怪了,我见那块石头时恍若乍重逢见平生故人,怎么见着贾宝玉也有似曾相识之感,难不成他也是我前世故人?”只是悟空现今不在身侧,她也无从问起,便只能将心思捺下了。

在她思忖间,那宝玉已去换了身家居的衣服,更显得顾盼多情,情思万千。倒是令此前种种印象叠加的黛玉不知如何对他,只心中有些羞愧先入为主的观念,偏偏却扭转不过思想,不住想着:莫要是腹中草莽空空,单只一副好皮囊!

宝玉却不知黛玉所想,他早先便留意到林姑妈之女来了,又向来喜好同姊妹们玩闹,当即依了贾母所言,上前去给黛玉作揖。厮见归坐,宝玉细看,更见得这个表妹品貌不俗,虽则病弱,却似细柳扶风、西子捧心,自有一番风流。心中暗自慨叹,我以为家中几个姐妹已是世上难得的不俗,不料今日却见着这样的仙子人物。

宝玉便不禁开口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惹得众人又是一阵笑。宝玉便笑道:“虽然未曾见过她,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就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自然又被贾母打趣一番。

笑闹毕了,宝玉坐到黛玉身侧,细细打量一番。

黛玉心中虽也惊异他所谓故人之言,略起心潮,却也是六七岁的年纪了,该到了男女不同席的年岁,见得宝玉如此露骨的打量,很是暗恼,只觉真是个不知礼数的风流浪子。

宝玉又问道:“妹妹可曾读书?”

此番话,早些时刻贾母便曾问过,黛玉自是无比毓秀灵通之人,只听了贾母的话便知恐怕外祖家是不甚赞成女子读书的,回宝玉的话时便处处斟酌,未再言明自己已略读过四书,只说读了一年,略识得几个字。

宝玉又问了名字、表字,黛玉自是一一答道。待解释了自个儿无字之后,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

话没说完,黛玉已是一惊,只听得女子的字或由长者所赐,或由婚后丈夫所起,再不济也是女子或自梳发誓一生不嫁,或超然世外成了一方居士时自己所起,未曾听说过是初见面的表哥给起的。她便要开口拒了。

幸而此刻,门外丫鬟通报道:“老爷回来了,还带着说是杭州灵隐寺来的一位高僧,并一个着僧袍的年轻公子。”

宝玉最是怕这位板正威严的父亲,当即到了嘴边的话头又给咽了下去,悻悻然摆了摆手,先前想到的风月雅词也尽数忘记,只规规矩矩地迎到门口等候。

黛玉倒很是感激此刻姗姗来迟的舅舅,只心中纳闷,我倒不知贾宝玉这般害怕自己的叔父,按母亲曾言,这位大舅舅应当是个宽厚随和人物才是。

待几位婆子架起屏风,她在其后隐隐绰绰听到贾宝玉请安的声音时才意识到,只怕这位舅舅不是她以为的大舅舅,而是堂然居于正室的二舅舅也。不由倍觉荒唐,可笑将二舅舅叫做了老爷,大舅舅又得称为什么?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