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三国往事之国色流离(95)

作者:楚天无际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周瑜起身反驳:“张先生此言差矣。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主公神武雄才,割据江东,兵精粮足,自当为大汉清除贼臣。现在曹操自己前来送死,我们怎么可以去迎降呢?”

张昭被驳倒,又换了个说法:“曹操已经得了荆州,接管了刘表训练的水军和数以千计的蒙冲战船,八十万大军水陆并进。敌众我寡,实力悬殊,主公三思啊。”

他这番话说完,群臣又是一阵沙沙的惊惧议论之声。

周瑜安抚众人:“诸公稍安勿躁,我早已在曹营密布眼线,八十万是曹贼在信中虚张声势,实际从中原来的曹军不过十五万人,而且长期征战,早已疲惫不堪。荆州新降的七八万水军,人心并不向曹。人数虽多,不过是乌合之众,没什么可怕的。”

接着他指出曹操用兵之四忌:

其一,如今北方尚未完全平定,马超、韩遂驻兵函谷关以西,是曹操的后患;

其二,曹军擅长骑兵,而此次是水战为主,让北方士兵与生长在水乡的江东人水战,优势尽失;

其三,现在已经秋季,马上入冬天气严寒,曹军战线拉的这么远,后勤供给未必足够;

其四,北方士兵远道跋涉来到江湖地区,水土不服,容易感染时疫。

这几方面都是用兵的大忌,而曹操贸然行事,毫无准备。

众武将听了这番分析纷纷点头。

文官不懂打仗,只觉得周瑜说的有理有据,一时增加了些信心。

周瑜乘势向孙权请命:“主公,大破曹操,就在此次!我请求率领精兵数万人,进驻夏口,保证能为主公击破曹军。”

周瑜话音刚落,孙权欣然起身:“曹操老贼想要废汉自立很久了,我与曹贼势不两立。周将军说要开战,甚合我意。”

张昭犹豫着还想说话。

孙权霍然拔出佩剑砍断桌角,“再有敢说投降的人,如同此案!”

这是孙权第一次硬气的在群臣们面前表态,坚定无畏仿佛孙策重临,众人恭肃噤声。

江东正式决定开战,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

鲁肃无意中跟周瑜提了一下,说小桥曾去找他求助,但听到曹操南下的消息以后她就说没事了。

周瑜察觉到不对劲,想到她给他寄的那些信,像公文一般僵硬,不是她的风格,似乎这信是写给外人看的;又想起他刚到家的时候,她扑进他怀里泣不成声。

他问小桥是怎么一回事,她眼神闪烁着说没事。

他又盘问了一遍家里的下人,车夫说桥夫人总去孙府探望袁夫人。周瑜联想到他两次给孙权写信要调回来都没得到允许,觉得事情蹊跷,去面见孙权对质。

周瑜眉头紧锁压制着怒意:“主公,我想知道你为什么迟迟不肯召我回来,是猜疑我,还是有别的事情瞒着我。”

孙权叹了一口气,红了眼眶,先发制人:“你不信任我,我说什么都没有用。”

他仿佛强压住啜泣:“公瑾,我很不好受。我原以为我们肝胆相照,心意相通,你一定理解我的决定,没想到你居然会来质问我。”

周瑜黯然:“你召集群臣议事那么多次,却迟迟不肯召我回来。任谁都会觉得你是在忌惮我。”

“外人也许会这么觉得,但是……对我来说你不是别人啊。”一滴泪顺着孙权的脸颊流下来:“外人说什么我一直觉得无所谓,我不被看好,被说心机深重,但是,现在连公瑾都怀疑我。”

孙权泣不成声:“我真的太难受了。”

周瑜也红了眼眶:“你觉得我现在很好受吗,我什么都不知道,你让我怎么相信你。主公,很多时候我真的看不透你在想什么。”

“公瑾,我要顾全大局,要制衡各方势力,但我最倚重的一直都是你。”孙权做出悲切的样子:“我始终记得大哥临终嘱托我,让我把你当亲哥哥看待。”

周瑜想起孙策,心一软,欲言又止,关于小桥的事还是没有问出口。

他不再纠缠这个话题,转而和孙权商量军队部署。

孙权松了一口气,心想怎么会有周公瑾这样的人,对外很精明,但是一旦取得他的信任,应付他又很容易。孙权不能理解,只觉得自己运气不错。

周瑜向孙权要兵:“主公,我需要精兵四万。”

孙权摇头:“只能给你三万,还有一万我要留着稳定后方,避免叛乱。”

周瑜思索片刻:“那我要带上夫人一起。”

孙权皱眉:“你之前几次征战带着夫人,军中已经颇有微词了。”

周瑜讨价还价:“兵力不够,没有夫人作陪我心不稳。给我四万兵,我就考虑不带夫人。”

孙权妥协了:“随便你带谁吧。兵只有三万,多一个都没有。”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