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很淡然:“我对功业并没有什么野心,只要我重视的人都好好的,我就心满意足了。策兄要我谋天下,我就助他打天下,策兄要我守江东,我就为他守江东,等他的决定吧。”
“孙策对你这么重要,我感觉有点嫉妒啊。”小桥耍起了小性子:“要是我和孙策同时掉水里,你先救谁?”
周瑜避而不答:“你们二人都熟识水性,还需要我救?”
小桥笑着捶打他。
孙策知道周瑜舍不下小桥,觉得自己去袭取个许都应该问题不大,于是下令分兵,让周瑜留在巴丘镇守,自己带着孙权领兵北上。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乔乔;凰求;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白榆;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31章 至暗时刻
这日北伐大军在丹徒休整,孙策闲不住去山中打猎,独自纵马跑出很远,把卫兵远远甩在后面,结果遇上了埋伏已久的刺客。
一群卫兵惊慌失措的抬着孙策回到大营:“吴侯遇刺了!叫军医,快叫军医!”
只见一支箭插在孙策脸上,在俊美的面容上形成可怖的伤口,血流如注,几乎认不出是他。
军医一看这伤势也是束手无策。箭矢从脸颊射入,没入很深,还带有倒刺,若拔出,头颅里面会搅的粉碎,若不拔,伤口会逐渐坏死。
孙策忍痛硬抗:“别浪费时间治我了,快叫张昭程普过来。”
孙策自知命不久矣,和老臣们商量传位事宜,张昭程普纷纷推荐老三孙翊,孙策思考一番,最终偏向二弟孙权。
“孙翊和我是一样的性格,只适合争斗,难以守成。这些年我逐渐想清楚了,杀戮总会遭致报复,需要驭心之术才能长久。孙权能屈能伸,善于为人处世,我看好他。拜托诸公像辅佐我一样辅佐他吧。”
众人虽然不太情愿,但看到孙策将死,不想违逆他的意思,于是纷纷答应下来。
孙权很快被带到了面前。孙策抓住孙权的手,将印绶交予他,“二弟,以后江东基业就靠你守住了。”
当夜孙策去世,年仅二十六岁。
孙策的死讯传来,周瑜如遭雷击。
六百里加急把一封信和一卷布条送到周瑜手里。
那信是张昭代笔,大意是孙权堪当大任,但他年纪尚小,请周瑜多为照拂。若是孙权年轻莽撞犯了错,也求周瑜看在孙策的情分上不要计较,尽心辅佐。
布条是孙策亲自蘸血所写:“阿瑜,像帮我一样,帮帮我二弟。”
周瑜预料政权交替必有动乱,白日里冷静的调兵遣将,准备带兵赴丧稳定局势。直到夜深人静,他再也忍不住,抱着小桥泣不成声。
她被紧紧箍在怀中,看不到他的脸,但能感到他全身在剧烈的抖动,也感觉到背上渐渐被泪水打湿了。
孙策遇刺身亡的消息传开,叛乱四起,
以前大家震慑于孙策的勇武无双,现在孙策一死,众人不服孙权,孙家下辖的六郡中叛了五郡,江东局势一片混乱。
周瑜全身素缟,将兵赴丧拥立孙权,才稳住了吴郡的局面。
看周瑜忙得像旋转着的陀螺,还有被叛军谋害的风险,小桥很是心疼:“公瑾,策大哥已经不在了,我们何必留在江东,又辛苦又危险。还不如去投我二舅袁绍,他现在实力最强,等他消灭了曹操,统一全国指日可待。”
周瑜毫不犹豫拒绝了:“我与策兄总角之好,情同兄弟,他以幼弟托我,我此生誓不负他。”
小桥知道他决心已下,叹了口气,不再游说。
公瑾极重感情,这正是她喜欢他的地方。
孙权年仅十八岁,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被推到了台前。
母亲吴太夫人提前给他行了冠礼,起字“仲谋”,又给他聘下会稽谢氏的嫡女为正妻,昭示他成人了,从此接替孙策成为江东之主。
孙权很想要这份基业,但稚嫩的肩膀有些扛不住,周瑜愿意帮他一起扛,他心里很感激。
孙权了解周瑜和孙策的情谊,动不动就拉着周瑜的手哭他大哥。
周瑜心软,最吃这一套,稳固吴郡后又主动请缨去平定其他各郡的叛乱。
周瑜领兵远征,江东诸郡才发现这个一直站在孙策背后的智囊军师,居然也是个铁腕强人,智勇双全,所向披靡,从无败绩。
周瑜威震江东,小桥却怏怏不乐。
这年周瑜一直在外平叛,就回过吴郡两次,回来也是匆匆一面,话都来不及跟她说几句。
孙策一死,江东自顾不暇,突袭许都、与袁绍夹击曹操的计划戛然而止。
官渡之战有了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击败袁绍,残忍坑杀袁军俘虏八万余人。一代名门汝南袁氏就此没落,从此北方再没有人能与曹操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