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家团圆、其乐融融的时刻给这跌宕起伏的一天添了些暖意。
待孩子们被抱下去喂奶后,我靠在允礼怀里听他说些此行数月看到的各地风土人情。
“听夫君说完,沁儿心驰神往,也想去看看那‘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之奇景。”
“待咱们的孩子长大些,我便带你们一起去游历大好河山。”允礼又开始许些希望渺茫的诺言。
“对了,夫君,额娘还未见过元佑和微遥呢,待孩子满月后,咱们就带他们去见额娘。”
“额娘自然是极高兴的。”允礼顿了顿又说,“自额娘离宫后,我就独居王府,如今有了美妻娇儿,又是儿女双全,才算有了本王自己完整的家。”
“沁儿。”他抚过我的头发,“本王之前在外,从未往王府传过家书,直到与你成婚后,才养成了写家书的习惯。你在京等我,自是我的牵挂。”
我伸手环住他的腰,享受着片刻温情。
“那两位姑娘姓甚名谁,夫君还未告知,还有那位看上去活泼些的女子是因何来到府里?”就寝后,我枕着他的胳膊问道。
“那位蜀地小姐叫何筱莲,另一位姑娘是本王回京路上经停晋地驿站时遇到的。她与家人走散,差点被当地地痞强占,本王随手搭救,她竟自请为奴报恩,本王说无需她报恩,她也不愿离开。我只好带进京来。”
“那她没有名字吗?”我问允礼。
“她自述家中清苦,父母也不识字,只因排行老三便只‘三子’这样叫着,阿晋他们一路上就叫她‘三姑娘’。”
呵,来了个小姐,路上又配了个丫鬟,可不是上赶着来当“小三”了。
第23章 第 23 章
“既进了王府,也该有个正经名字才好,如今是四月中旬,正是春和景明的时候。妾身昨儿还听到几只黄莺啼叫,便叫她莺儿可好?”
就当给王爷找个玩意儿吧。
“微末小事,但凭福晋安排。”
允礼并未提起纳何筱莲为侍妾格格的话头。我正好再晾她几天。
第二日允礼入朝述职。
王嬷嬷大清早便来到常青阁侯着,待我起来后进来回道:“福晋,昨儿进府的两位客人已经安排在漱玉轩后面的翠影馆住下了。”
“怎么遣她们去那儿了?”我开口问着,心里却对王嬷嬷的安排很是满意,有这积年的管家经验的确不同,这嬷嬷处事着实精明。
果不其然,王嬷嬷回道“王爷福晋向来以礼待客,这进府的客人原该安排进凝绿堂住着。但昨儿的两位既无品级又无加封,若住了这凝绿堂传扬出去,怕是之后再安排进府的客人会令福晋犯难。所以老奴就遣人收拾出了翠影馆,虽是旧些小些,倒是个清净所在,离下人房也不远,奴婢们来回照顾着也便宜些。”
“嬷嬷有心了。”王嬷嬷不仅有心,也是看准了允礼第一次往府里塞人,必该多给我些面子。
翠影馆离下人房不远,原该是通房丫鬟的住所。如今安排何筱莲住在那里,是未等我开口,她便先替我敲打了一番。
“漱玉轩西边倒也收拾出来了,能不能住进去,且看那位何小姐的福气了。”我又说道,“还有那莺儿姑娘,就是那三姑娘,她既是自请为奴进府,一应待遇就和府中丫鬟一样。劳烦嬷嬷去告诉她,昨儿王爷让我为她赐名,以后咱们便叫她莺儿吧。”
“奴婢知道了。”王嬷嬷告退。
“福晋,莺儿姑娘能当个王府丫鬟也算抬举她了,倒不如直接让她去伺候那位何小姐?”玢儿开口道。
“那位莺儿姑娘虽不会识文断字,但人倒是个机灵的,不然也不能跟着王爷进府。给何小姐当丫鬟倒也不是不能,只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咱们且再等等吧。”我正与她们说着,迎冬带来了宫里的消息。
长姐欲于明日给安陵容最后一击。那就意味着不多时日之后,长姐就能听到安陵容那句“皇后杀了皇后”的遗言。又该到了我进宫提醒长姐的时候了。
“迎冬,待我出月前几日,递个请安帖子进宫里去,看长姐何时有空见我。”我吩咐着。
“奴婢省得。”
交代完这些事情,芍药又开始给我做些推拿按摩的理疗。“福晋的身子恢复得很好,医书记载四十有二天后便可同房,如今看福晋的情况来说,出月便无事了。”芍药交待着我的身体状况。
“我还是多注意些的好。正巧王爷带回新欢,我也能躲几个月的懒。”
芍药虽是心系我的恩宠,我却不想因为允礼而亏损了自己的身子。生产不易,合该好好将养,而且我如今已是嫡福晋,那起子急于固宠的心思也可以收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