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前认识的朋友?
还是新认识的朋友?
宋春依对这位朋友十分好奇,问道:“是中国人吗?”
宁焕:“是。”
宋春依又问:“他住这附近吗?”
宁焕:“我没问。”
宋春依认定这个朋友是宁焕的旧识,没有固定的居所,是来瑞士短暂旅游,看望他的,连青团也是特意带来的。
名利圈人走茶凉,宁焕的过去捂得很严实,几乎和国内是断联状态,宋春依以为他开始和以前的朋友联系了,有意激发他多见见过去的朋友,所以,一个劲儿的夸这个朋友有心了。
“青团在这里可不好买,我以前想吃都买不到,想买糯米粉回来自己做,又买不到新鲜的艾草。”
宁焕若有所思。
他问:“艾草这里买不到吗?宋姐,我记得我曾经在这里闻到过艾草的味道,你说你在用艾草泡脚,可以祛除湿气。”
宋春依回答道:“我用的是干艾草泡脚祛除湿气,艾草是个好东西,但是做青团需要采摘新鲜的艾草,要榨出艾草的汁水。”
宁焕看似平淡的说了一声“哦”,心中更加疑惑。
第21章
宋春依自言自语道:“别墅院子里还有一块空地, 我今年可以托人买点艾草种子,自己种新鲜艾草。”
宁焕想,说不定颜听歆家里也有自己种艾草?
宋春依虽然有心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个‘朋友’的信息, 但是理智告诉她,不能打探的太过, 眼见着宁焕的最近的状态越来越好,出门的次数多了, 重新开始弹奏乐器, 话变多了, 还第一次带回了朋友送的东西……
她希望宁焕能够变得更好,要是腿也能够好起来, 精神状况全面好起来就更好了。
宋姐又夸了一遍:“这个朋友有心了。在异乡的中国人,哪一个不想品尝家乡小吃的滋味?”
……
作为一个吃货, 有了任意门, 加上工作涉及到这一部分内容,每天三顿颜听歆都能安排的明明白白。
她这段时间, 疯狂吃吃喝喝。
下一站, 颜听歆要打卡的是排骨年糕之王——鲜得来。
她来到了鲜得来上海的总店, 店的门口停着几辆电动车, 一排自行车, 外面立着电线杆,非常的具有生活慢悠悠的气息。
上海话“鲜得来”就是“很鲜”的意思, 做成店的招牌, 非常朗朗上口,让人一下子就能记住, 也很有意思。
“鲜得来”三个红色的招牌大字下, 写着金色的小字“创始于1921年”。
100年历史老字号小吃, 据说最早是从一个路边摊发展起来的。
进店就是点餐处,一排排红色的点餐牌写着年糕两根3元,鲜肉小馄饨一碗9元,春卷三根12元……看起来也不贵,就是不知道分量够不够。有些小吃单价低,但是端上桌只有一小点,点一份根本不够吃。
服务员问颜听歆点什么。
颜听歆说:“我是外地游客,不是太饿,只想随便吃点。”
服务员道:“可以点个a套餐试一下,有排骨,有年糕,有汤,够你一个小姑娘吃了。”
颜听歆:“好的,姐姐。就点这个吧。”
颜听歆点了一个招牌的A套餐,花了35块钱。
服务员很快就上菜了,一个白盘子,一个白汤碗,一个勺子。
白盘子里,四块白白的年糕垫起一块炸的焦黄酥脆的大排,年糕里淋了一些黑棕色的浓郁酱汁。
颜色看起来就很诱人,让人胃口大开。
颜听歆用筷子夹起猪排,这块猪排并不小,反正对她一个女生来说是够吃的。
如果非要衡量它的大小,粗略估计一下,厚厚的猪排长宽起码超过10厘米大小吧,比巴掌稍微小一丢丢。
猪排最厚的地方有厨师用剪刀剪出来的口子,便于油炸入味。
桌面上有红色瓶子的鲜得来自制辣酱油,红色的辣椒油瓶子标签上,第1行写着——“鲜得来眉毛也脱落了。”
哈哈,这句广告词还蛮可爱。
往猪排上倒上一点辣酱油,金黄酥脆的大排立刻吸收了辣酱油的鲜香。
这个辣酱油和平常吃的普通酱油,口感完全不一样,酸甜的口感带着一点点辣味。
大排很厚实,外壳酥脆,外壳内的白肉却嫩嫩的,回味酸酸甜甜。
好吃!
美味!
奇妙!
年糕就是很普通的年糕……没有什么很惊艳的味道。但吃进嘴里,还是蛮 Q弹软糯的,不会粘牙,蘸着服务员上桌之前就淋好的酱汁,有点咸,有点甜。
四块年糕当主食,对于她而言足够了。
白色的汤碗里是一碗单档汤,用勺子拨动一下汤碗,茶色的油汤里,飘着几片稀疏的葱花和一个百叶包,还有一个面筋塞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