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侯夫人闹出了真假世子的事儿,而虞礼的表现又是如此的惊艳,虞二才终于理解长兄的那番话。
此刻,看到侃侃而谈、踌躇满志的何甜甜,虞二更是有种莫名的冲动—— 是他! 就是他! 这才是能够担起虞家重任,让虞家重现辉煌的那个人。
虞二幽深的眸子,定定的看着何甜甜。
良久良久! 若是换成其他人,哪怕是成年人,都未必能够承受得了似虞二这种上过战场、统管全族的上位者的注视。
而眼前的半大少年呢,虽然瘦弱,却身姿笔挺。
或许礼仪、仪态什么的,不如从小养在锦绣堆里的虞衍,但这份坚毅与勇气,却是虞二最喜欢的。
“好!好啊!” 长房后继有人,虞家后继有人哪。
虞二暗自欢喜着,冰冷肃杀的表情,瞬间融化。
他含笑看着何甜甜,赞许了两句。
然后,他又收敛了笑容,郑重的说道,“你的计划不错,但事情到底会怎样,还是要看最终的结果。” 就像他们行军打仗,计划、过程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能不能打赢。
哪怕是靠着运气呢,只要能打赢,那就是好将军。
而有些人,能力、品性都极好,可就是少了那么几分运道。
每每都不能打胜仗,如此便也不是什么名将奇才。
自家这侄子,小小年纪,能力出众,关键是还会“相面”。
想来运气不会太差。
当然,现在就考虑什么继承人的事儿还太早。
他们虞家爵位、兵权都没有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让新生代们留在西城,好好的开开荒、种种地,顺便也考察一下几人的能力,似乎也不错! 虞二在心里,略略改动了一下他的计划—— “四弟,咱们两个回军营,让二郎、四郎、五郎和九郎他们留在西城。” “武镇,就交给他们了!呵呵,我要看看咱们虞家的下一代们,到底谁最优秀!” 虞二送走了何甜甜,这般跟虞四说道。
“武镇?二兄,你要把武镇交给孩子们?” 虞四略吃惊。
原本,二兄跟他商量好的计划是,二兄回军营,而他带着众子侄去武镇。
武镇啊,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小镇子。
而是他们虞家在西北的大本营。
那里有一个沙城坞堡,还有两支虞氏旁支,八百部曲,以及一千多亩的田地。
虽然不是什么良田,却也能靠着这些田地养活坞堡上下。
关上坞堡的大门,武镇就是个小小的城池。
慢说马匪、沙匪了,就是小股的北戎兵,也轻易不能攻破。
武镇是虞家最大的退路,若是这里出了问题,他们虞家想要重新崛起,就非常困难了。
“嗯,孩子们也都大了,也该好好历练一番。” “尤其是九郎。
四弟,祖宗保佑啊,这孩子简直像极了大兄和大郎。” 虞二兴奋的感慨着,见虞四还是一脸的不赞同,便笑着将刚才何甜甜的话,简单的转述了一番。
“哦?九郎竟能想到这些?” 虞四也是又惊又喜。
九郎才十岁啊,虞四的大儿子四郎,今年都十九了,虽然未及弱冠。
可早已娶妻生子,应该算是大人了。
四郎也在西北大营历练了三年,上过一次战场,亲手杀过北戎兵。
也算是新一代中的佼佼者。
勉强也能称一句“有勇有谋”。
但,这会儿听了二哥的话,知道九郎这个便宜侄子都有怎样的筹谋。
虞四忽然觉得,自家只知道吆喝着要去战场,为家族立功的四郎,根本就算不得“有谋”。
有个屁的谋啊,就会喊打喊杀。
反正跟九郎这个比他小了近十岁的弟弟相比,四郎就是个头脑简单的傻大憨! “是啊,不愧是大哥的儿子,大郎的弟弟!” 虞二眼底满满都是欢喜。
作为临危受命的掌舵人,家族里有了惊才绝艳的后辈,对他而言,绝对是最大的喜事。
比看到仇人史贺各种倒霉,还让虞二欢喜、畅快。
咦,等等,史贺? 对啊,之前九郎收拾史贺的时候,那般“神奇”。
不但惩治了仇人,保住了虞家的颜面与威仪,还没有让史贺抓住半点把柄。
只这一点,就足以证明九郎的不俗。
虞二禁不住的生出野望—— 待到了西北,九郎会不会给他以及余家更多的“惊喜”? 其实,不用到西北,在路上,何甜甜就开始展现她的不俗。
“呼!吸!放空心神,用心感受,捕捉到那第一缕的先天紫气,吸入丹田,运行口诀……” 清晨,天光还未大亮,官道沿途的某个驿站的院子里,一排大大小小的男丁,全都盘膝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