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第二年,即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八日,京都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正式下达,华夏由此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之路。
回城的条件放宽了,但那名知青由于在乡下成了婚,便被取消了回城资格。
对内改革开始于农村,“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先试行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十八位农民签下了生死状,风风火火地开创了大包干的先河,次年十月份,小岗村粮食迎来了大丰收,总产六十六吨,等同于六六年到七零年五年粮食总和。
此举震惊全国。
汪队长是有胆识的实干派,当即召集全村开了场动员大会。村民们大字不识,又不关注时事,因为生根肥这几年日子好过了点,因此都不甚愿意迈出舒适区。
汪队长一如既往地举着喇叭,气势十足地扯着嗓子喊道:“六十六吨粮食,五年的产量总和!安徽省凤阳小岗村的成功先例明晃晃的摆在这,我们只要肯干,肯吃苦,就能抄到满分的作业,就能成为下一个常平县‘小岗村’!”
一年顶五年,所有人都心动了,但也难免顾虑担心。
“队长,我看我们不如再等等吧?别说县里了,就是市里省里,都没一个地方敢分田的,咱就是一个山沟沟,步子迈得太大万一跌了跟头,岂不是都得饿死了?”
“对啊,这可不比生根肥时期啊,咱出事了还有市里给咱兜着,连夜给咱送来了秧苗补给。这两年日子好不容易紧实了点,我们可不想再挨饿了啊。”
也有支持者发声。
“你们就是胆小如鼠,鼠目寸光,如果不是汪队长带领我们引进了生根肥,咱这几年能过上好日子吗?汪队长读过书,不比我们有见识啊?一个个乡巴佬,不懂装懂,说这么多鸡脖话有啥用?我看咱就闭着眼跟着队长走,来年就‘共同富裕’去!”
“就是,就是,跟着队长走!”
……
现场闹哄哄的,你一言我一语,差点要打起来。汪队长打了个暂停手势。
“好了,先安静一下。大家的顾虑我也清楚明白,但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等别人紧跟政策,先行富起来,黄花菜都凉了。
‘改革开放’啥意思?那就是在鼓励咱们放开干,勇敢干啊!允许个体经营的风声已经出来了,风口浪尖上,猪都可以飞起来!
届时我们分田到户赚了钱,就有本钱开厂,开店,做买卖。口袋充足,政策又好,分分钟都可以富起来啊!
如果人人都像你们一样畏首畏尾的,‘共同富裕’自然是痴人说梦,到时候别说猪了,咱们就是连一点猪肉汤沫都喝不上了!”
又有人提出疑质疑了:“队长,我们也不懂生根肥,都是你和跛子在负责的,要是没你们,咱的水稻哪能长得好啊?”
“放宽心,这点我也考虑到了。生根肥不是机密技术,届时我会开放半个月的讲课,由我和跛子为大家轮流讲解这项技术。分出十几个小组,轮流下田里实操,务必把每个人都教会!
当初没把生根肥下发给大家,也是因为这项技术要求精细,咱村几百亩地,人多手杂的,怕影响了施肥效果。等分田到户真正开始实行了,大家有任何不懂的地方都可以来问我们。”
言毕,立刻又涌现出不同的声音。
“队长,咱村三百多亩地,有好地有孬地,这咋分啊。”
“对啊,我可不想要那孬地。”
“咱村可六百多口人呢!”
……
汪队长:“这一整个星期,我和你们的党委书记高建国同志,熬夜讨论了这个问题。
确实如大家所说,咱的土地有好的地,有孬的地。好的地能长出优质又高产的粮食,孬的地虽也差不到哪里去,但绝对也是比不上前者的。
不过呢,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办法总比问题多。历时七天,咱也琢磨出了解决的办法来!
大家也知,我上岗近二十年,队里的账簿、公分簿等,都好好地保存在村委里。划分土地的标准,咱就按最实际的公分来定。
以户为单位,分家的各自为独立户,未分家的则仍为一户,除去未参加劳作的老幼妇孺,以近二十年每户每年人均公分排序,分成高、中、低三大类。
土地同样测量划分为高、中、低三类,除去未满十八岁的孩子,以及记录在案的犯有重大过错的成年人,余下人皆有权利分土地。公分排序类别对应土地类别,最后统计每户应分得的总亩数,每户再派出一人进行抽签。”
玉河村本只有大队长一个公职,生根肥事件后的第二年,由于水稻如期大丰收,常平县县委书记亲自提拔了跛子,任其为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