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莲英一下傻在那儿,半天才结巴道,“立,立阳这腿,能骑车?”
丁苗,“好了就能骑。”
赵莲英ꀭꌗꁅ惊喜道,“还真好了,你治的?”
丁苗“嗯”了一声。
赵莲英,“我就说我闺女有本事。”
说着眼圈都红了,“我去跟你爹说一声。”
还没去找丁勇成,就看到赵兰英扛着个锄头过来,赵莲英喊她,“兰英你过来。”
赵兰英看到程立阳骑着车,心里就是一咯噔,赵莲英喊她,她就知道没好事,扛着锄头扭头就走,赵莲英一把拉住了她,“跑啥跑,跑了和尚也跑不了庙。”
赵兰英,“我去干活,你拉我干啥?”
赵莲英,“上回你说,要是苗苗把立阳的腿治好了,以后过年分猪肉,你都给苗苗他们家?”
一年就闻一次肉味,赵兰英哪会真把猪肉给丁苗,真把猪肉都给了丁苗,她男人能打死她,她哪敢承认,“你听岔了,我可没说过这话。”
立明婶,“咋没说过,好几个人都听见了,你还叫我和发群媳妇做个见证,咋着,我把发群媳妇他们几个都喊过来?”
赵兰英,“你俩一个鼻孔出气,合伙欺负我一个老实人,我不跟你们说。”
说着扯开赵莲英就想溜。
赵莲英,“不说就不说,过年分肉的时候,你家那份,我直接拿走给苗苗。”
立明婶,“到时候喊上我和发群媳妇,我俩给你做个见证。”
有好几个人过来看热闹,听了立明婶的话,一片哄笑,赵兰英脸涨的通红,扛着锄头跑的飞快。
赵莲英对着赵兰英的背影喊,“我闺女说能治好就能治好,还不信,打脸疼不疼?”
赵莲英喊的是扬眉吐气,恨不得叫地里干活的人都听到,她闺女没吹牛皮!她闺女就是这么牛B。
喊完想起一件事,对丁苗说,“前儿个见了你七爷爷,跟他说了你跟着韩大夫学医,你七爷爷很高兴,说你啥时候回来了去他家一趟。”
丁苗,“我过去看看七爷爷。”
赵莲英摸了摸东东的头,“中午跟你爹娘别回去,叫你三舅去河里摸几条鱼,姥姥给你们做鱼丸子吃。”
东东,“姥姥,我要吃面鱼儿。”
面鱼儿就是拿白面和玉米面用开水搅成面糊糊,准备一盆凉白开,把面糊糊舀到漏勺里,用勺子压,面糊糊就滑到水里,一条条的,跟小鱼儿一样。
天热的时候一般都吃凉的,放点盐,醋,配上黄瓜丝,喜欢吃蒜的浇点蒜泥,想吃辣再放点青椒末,吃着酸辣爽口,开胃。
东东最喜欢吃赵莲英做的面鱼儿。
赵莲英抱起他,“行,姥姥给东东做面鱼儿,走,跟姥姥找姥爷去,咱去吓姥爷一跳。”
说完抱着东东去找丁勇成,程立阳带着丁苗去七爷爷家。
七爷爷家住村东头,跟他大儿子住一个院子。
丁苗他们去的时候,七爷爷正坐在墙根下晒太阳,他岁数大了,眼有点花,认不清人,听到动静,问,“是谁来了?”
丁苗从车上下来,“七爷爷,是我,丁苗。”
七爷爷一听是丁苗,登时眉开眼笑,“前儿个还跟你娘说起你呢。”
七爷爷一直遗憾没教丁苗学医,现在听说丁苗跟着韩京生学,打心底里高兴。
只要别误了这棵好苗子,跟谁学都行。
七爷爷摸索着给丁苗他们搬来凳子,“你先坐着,我去拿样东西。”
说完就进屋了,不大功夫,抱着几本书出来了,程立阳赶紧接了过来。
七爷爷,“这里头有几本是我以前买的,有一本是我自己随手记的,都是我自己治过的一些医案,你拿回去看能不能用上。”
他原本以为这些东西都要跟着他一块儿埋到棺材里,没想到还能寻到个好主人,七爷爷高兴得每道褶子里都洋溢着笑意。
丁苗敬重每一个悬壶济世的大夫,对七爷爷说,“谢谢七爷爷,我会好好看的。”
中午丁苗一家三口在娘家吃的饭。
吃好了饭才回家,路过大队部的时候被程金石喊住了,“立阳,正要找你商量事,快过来,好事。”
程立阳,“我先把他俩送回家。”
丁苗,“我跟东东走回去。”
程立阳,“天热,送你俩回去。”
说完骑着车子就走了,程金石笑骂,“这小子,还真是疼媳妇,一步路都不舍得媳妇走。”
程立阳把丁苗娘儿俩送回家便去了大队部。
丁苗这会儿才顾上看七爷爷给她的几本书,这几本书年看着有些年头了,书页发黄,七爷爷以前估计没少翻看,都翻烂了。
丁苗随手拿起一本翻了翻,是一本《古传名方》,前言中说书里记载的都是一些早已失传的方子,作者根据典籍中的记载,多方考证后记录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