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程秋英说的也有理儿,她是大夫,比程秋英更懂这些,次数多了伤身,不管男女都一样。
这事儿还是讲究个细水长流。
丁苗回去的时候,程立阳已经洗漱好了,正坐在床上看报纸。
报纸是上回去县里开会的时候,齐雪梅给的,不是县日报,是省日报。
省日报不是转载了齐雪梅采访丁苗的那篇文章嘛,齐雪梅就给找了一张给丁苗作纪念,程金石好几次都想拿走装裱起来挂大队部,程立阳都没同意。
报纸拿回来后,程立阳已经反来复去看了好几遍了。
倒也不是一直看报道她的那篇文章,他是全部都看,特别是头版的那几篇报道,反反复复的看,一边看一边琢磨。
丁苗洗好后也上了床,凑过去跟他一起看,也没看出什么花儿来,问他,“咋一直看,这报纸有啥问题?”
作者有话说:
第44章
程立阳把报纸放到床头的小桌上, “有件事,想跟你商量。”
丁苗等着他说下文。
程立阳跟丁苗说了他的想法,他想在村里办凉茶加工厂, 以后凉茶能跟汽水一样, 想喝, 在供销社就能买到。
他这是从周云芳那儿受到的启发。
周云芳对丁苗说,她也想喝凉茶,就是他们大队离清水大队太远,想喝也喝不到。
周云芳是说者无意, 他却是听到了心里,这段时间一直在琢磨这件事。
丁苗上了县日报省日报,还去县里参加了表彰大会, 现在不光是向阳公社, 整个吕平县, 甚至省里都知道了丁苗做的凉茶。
凉茶这算是打响了名声, 程立阳想趁热打铁,在村里办个凉茶加工厂。
他这几天一直看报纸, 就是想看看报纸上有没有这方面的政策。
“政策方面不用担心,莲花大队就有砖窑厂,砖窑厂属于大队集体财产,凉茶加工厂真办起来了, 也算是咱们大队的集体财产。”
莲花大队跟清水大队一样富裕, 不一样的是, 清水大队靠的是清水河, 庄稼长的好, 旱莲花大队靠的是砖窑厂, 莲花大队的砖窑厂办的早, 有五六年了,烧的砖瓦都是卖到公社或是县里。
在砖窑厂干活的社员拿工分,砖窑厂赚的钱,年底除了拿出一部分上交给公社,剩下的大队留一部分,用来赡养村里的孤寡老人,再剩下的,就按各家人口多少往下分,每年年底分钱。
所以莲花大队的人也比较富,清水大队是粮食多多,莲花大队是钱多。
其他几个大队都羡慕,程金石就没有少叨叨,总想着清水大队也建个砖窑厂。
想着莲花大队的砖窑厂建了好多年,名声早打出去了,别的大队就是建砖窑厂,也撵不上莲花大队,程金石才放弃了这个想法,就这样也是叨叨了好多年。
不管程立阳决定干啥ꀭꌗꁅ,丁苗都是支持的,“你想干啥就去干。
“明天我去跟大队长商量。"
说完了正经事,就开始说不正经的。
程立阳哄她,“叫哥。”
男人是这样的,平时冷眉冷眼的,只有丁苗知道他私地下啥样,自打上回丁苗喊过他一声哥,就上瘾了,总哄着丁苗喊他哥。
丁苗,“不叫。”
越喊他越来劲。
……
程立阳最终也没如愿。
丁苗躺下睡觉,刚躺下又坐了起来,把程立阳的手拉过来给他号脉。
前段时间俩人太能折腾,她是怕程立阳给折腾虚了,所以给他号号脉。
她号脉的时候通常都是很认真严肃,这会儿也一样,程立阳看的心里咯噔咯噔的。
不大会儿,丁苗把他的手放下,又躺下了,还是背对着他,“睡吧。”
程立阳,“……”他真不行了?苗苗不满意了?
偷偷捏了捏身上的肉,还是跟以前一样紧实,不过确实一直没有锻炼过了,所以不行了?
这事儿就这点烦,没人可以参照,就算是再好的兄弟,他也不好意思问人家这个。
只能自己琢磨。
程立阳没敢再动心思,挨着丁苗躺下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程立阳就从床上爬起来出去了。
趁着清晨天凉快,程秋英去自留地里锄了会儿草,正要回家烧饭,一抬头,看到程立阳从前面跑了过去。
跑的还挺快,又专注,连亲娘他都没看见。
程秋英,“这又是闹哪样?”
程秋英没回家,先拐去了隔壁,丁苗正在压水洗脸,准备做饭,程秋英问她,“立阳干啥去了?”
丁苗还真不知道,早上她睡醒的时候程立阳就不在了,她睡的沉,他啥时候起床的她都不知道。
丁苗,“娘你看见他了?”
程秋英,“看见了,也不知道在干啥,跑的跟撵兔子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