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部分的原因便是政治立场:刘彻能当上太子,多亏阿娇的母亲馆陶长公主出力,又有恩情又是长辈,顷刻间化作女婿兼侄子的刘彻头顶第二座大山。
两座大山为亲生的母女,政治立场基本一致。
少年刘彻是一柄没有鞘的宝剑,遇到拦路的巨石心知砍不碎也要劈几下,平生最烦被管束,对两座大山的代表——皇后阿娇,打心底里是带着抵触情绪的。
两相结合,爱意消弭,恶意有多少就不好说了。
偏偏以前阿娇没看明白,爱意太深以至于性格越发偏执,整日里不是在钻死胡同就是在钻死胡同的路上。
现在嘛!阿娇早已想不起当年的感觉,更关心自己距离被废还有多少年。若命运无法改变,她终将被幽闭长门宫,该为自己后半生做的准备有很多。比如挽回一点在刘彻心目中的形象,让未来在冷宫的日子好过一点。比如多预备一点财物之类……当务之急,是要好好养伤。
阿娇睁开眼睛,一直留意她动静的程安凑过来问:“主子,您午膳想用点什么?”
人生在世,吃喝二字。
阿娇顿时把一切烦恼都抛开,“问问我昨儿给的拉面食方做出成品没有?若是做成,在沸水里滚一滚,舀一碗滚沸的牛肉汤,把拉面放在其中。不必用别的调味,只放一点盐。搁一把切段的嫩韭菜,再把牛肉切薄片,越薄越好,有个五六片的摆在面上也就成了。”
程安回道:“我打发人去问问。”
一般到膳房里传话的活儿,犯不着大宫女出面,自有跑腿的内侍或小宫女去办。
程安打小伺候阿娇,又陪嫁到宫中,素日极有脸面。既是阿娇的眼睛,也是她的臂膀,几乎从不离阿娇左右。
椒房殿里另一个排得上号的人物正是圆脸宫女,名叫青君。她是阿娇和刘彻成亲时,太皇太后所赐。只看外貌,瞧着有几分憨气,却是个再玲珑不过的人。她手指上下翻飞,深紫色荷包渐渐成形。闻言插嘴道:“今儿早晨,老太太着人送来半扇鹿肉,说是给主子补身子。您好歹让膳房炙一些尝尝,才不辜负老人家的心意。”
鹿是野物,宫中并不饲养。主子们要吃的话,得让人去猎,但包括阿娇在内的几个主子都很少让底下人猎野物食用,因为刘彻喜爱游猎,往往一出去便是好几日。每每猎到肥壮的野物,都会带回宫中。
阿娇作为皇后,少谁的也不会少她的。
汉朝的烹饪方式以生食、炮制、炙烤、煮、蒸为主,什么炒、爆、炸、卤、拔丝之类统统没有。方法原始,自然很难把肉做得美味……来来去去花样太少,都吃腻了好嘛!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刘彻回宫了。
是的,阿娇伤情刚平稳一点便移回椒房殿修养。人还没醒,刘彻就打点行装出去游猎了。中途回来过两次,又匆匆离去,期间从没来椒房殿探望过她,甚至没派身边的人来垂问病情。可谓是非常冷酷无情,足见对她的厌恶。
可刘彻不会一直不来,特别是在太皇太后特地给阿娇送鹿肉之后……他也该来了。
阿娇回过神来,发现室内格外的安静,意识到自己发呆的时间太久,两人不免脑补皇后娘娘提起天子悲伤欲绝……忙说:“那就让膳房选好的肉制成丸子,炙烤后送来。”
青君将怀中的针线篓放到一边,给程安一个眼神,示意你留下我出去传话。
程安点头。
阿娇没瞧见两人的动作,迷迷糊糊又睡着了。
快到正午的时候,外面传来唱喝声,她隐隐约约听到“陛下驾到”的字眼,猛地一惊,清醒过来。
作者有话要说:悄悄开个新文,篇幅不会很长。
第2章 牛肉拉面
刘彻如一阵狂风般刮进温室殿,双脚互踩脱掉鞋履,把随身的宝剑丢向老太监春陀。立刻有宫女围上来,替他脱掉身上的轻甲,擦拭额头上冒出的细汗。
“不必忙活。备汤,孤要沐浴。”
刘彻推开拿来干净衣物的内侍,大步走进里屋。
春陀小跑几步,追着少年天子进屋:“陛下,您晨起未用朝食,我让人送些点心过来,您泡得舒坦时好歹吃一口。”
刘彻心里有事,也不知道听到没有,无可无不可的点头。
很快,沐浴的汤准备好。刘彻屏退众人,独自泡进汤桶中。水汽氤氲中,他想着刚刚朝见太皇太后时,外头那些哭嚎着要见老太太的列侯们。他即位也有一年多了,朝政全由老太太一手把持,在他的筹谋和一部分朝臣的帮助下,朝廷中渐渐出现一些属于天子的声音。
刘彻觉得是时候了。
近日,他任用两名贤臣,先后颁布数条政令,其中一条有损于一众列侯的利益。这一个个便急吼吼的跳出来,要与他争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