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从天降(105)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周勉哥哥府上,虽说我目不斜视,可余光还是将这侯府打量了遍。四处都是为婚宴所设的铺张,喜气洋洋红满堂。

听说周勉哥哥搬出王爷府后,便是一人独居于此,偌大的侯府除去下人,便只剩他自己。不知他会否有深夜难眠之时,若有,他心中所思所念之人,又会是谁。

但这从来不是我该操心之事,终归过了今夜,洛清雨便是他的枕边人,往后有妻相伴,周勉哥哥自不会感到孤独。

最后,我与皇上分坐于上首的两张太师椅上,皇上坐在右侧,我坐在左侧。而肃王与肃王妃,前抚顺大将军洛北洋与其妻子,也就是我的姨父与姨母则只能受点委屈,各自坐于侧首,且是在皇上比了个手势,闵公公道了句“列位请入座”的前提下,他们才能谢礼入座。

说来我曾在少时随父亲进宫赴各类年节的宫宴时见过肃王与肃王妃,因其是周勉哥哥的父母,所以我对他二位略有关注。彼时我就深深感叹于肃王妃的好相貌,温柔端庄好似白云清风,眉似远山,眼眸含水,削肩细腰,顾盼生辉。仿佛越是上了年岁,越能显出其娴静从容的气度。

无怪乎周勉哥哥自小清逸脱尘,是为人中龙凤,想来便是遗传了肃王妃的骨相与样貌,加之父母恩爱有加,生长环境自是融洽和睦。

周勉哥哥不愧是我从小认定的最佳夫婿人选,无论从个人还是家境方面看,都无可挑剔,连我都羡慕不已。

犹记得早年娘亲也是出身名门的闺秀,明眸善睐,臻首娥眉,一举一动皆可彰显风范。然而日积月累的愁绪不仅压垮了娘亲的身子,也在娘亲的美人面上留下了痕迹。

那时我便明白,若是父亲待娘亲并非是过分的敬重,而是爱意深藏,那么娘亲今日也定然会像肃王妃这样,淡然优雅,仪态万方。

想不到时隔数年,肃王妃仍是这般得端庄得体,仿若年岁早已定格,无论再过多少年,她依然貌美动人,和善可亲。只是她那温柔眉眼中,如今也似含有淡淡的愁绪。

我想是因为周勉哥哥,这世上哪有父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与一个时日无多之人结成夫妇的呢?

我不晓得周勉哥哥是如何劝服肃王与肃王妃的,我不相信是因为皇命难违。在我看来,若非周勉哥哥主动提议,皇上绝不会下旨赐婚于他和洛清雨。

这婚宴上许多的繁文缛节,真真使人生烦。但今日种种,似乎多半是因我执意要来赴宴所导致的。

为此,我多少有些心虚,有些坐立不安。尤其是面对年纪、辈分都要大我一轮的表亲,我委实难以心安理得地接受他们向我行礼。

待重要人物就位,一旁的司仪高喊,“吉时已到,有请新人入喜堂—”

周勉哥哥本就立于堂下,众人翘首以盼的新人,唯有盖着盖头的洛清雨。

红娘牵着她的手领着她一路走来,两旁分别随行两名丫鬟,护着她那长长的喜服裙摆。

红娘通常是位德行兼备的有福之人,能在忠勇侯的喜宴上牵新娘的手,更必定是一生顺遂,阖家幸福圆满之人。

但愿这份福气能在周勉哥哥的命途中延续下去,但愿洛清雨陪伴周勉哥哥的时日能长久一些。

我满怀祝福地看着洛清雨小心翼翼地走来,又不禁想起自己与皇上成婚之时,我也是这么一步一挪地走着,曳地的长裙既隆重又拖沓,加上沉甸甸的凤冠,脖颈与手腕上佩戴的首饰,颇有种肩扛铜鼎之感。

史书上曾有过记载,某位力大无穷的王试图扛起巨鼎,结果生生给压死了。

由此可见,搬举重物需得量力而行,否则可能会有致命的危险。

那日我就在想,若非我体格强健,只怕在交泰殿上走到一半便会倒地不起,昏晕过去。

可今日身着凤冠霞帔之人是弱不禁风的洛清雨,她那一碰就倒的身子骨哪里吃得消如此繁复的章程,我真怕她撑不住。

诚然我并不希望周勉哥哥娶她为妻,可事已至此,我更不希望这场婚宴出现什么意外。

尽管到目前为止,这婚宴中最大的意外便是我与皇上。

我私心觉得,洛清雨这身喜服并不适合她,即便是量身定制。无论从风格还是样式上来看,这一身精致而秀丽的喜服,都更适合我多一些。

很少有人会选取黑色作为喜服的辅色调,我相信这是周勉哥哥的主意,洛清雨只是无条件地顺从。

缓之又缓的,洛清雨终于来到周勉哥哥身边,红娘喜笑颜开地把她的手交到周勉哥哥手里,可周勉哥哥脸上的喜色却淡淡的。

司仪说了几句吉祥场面的话,婚宴便正式开始,只听他再度高喊道,“一拜天地~”

上一篇:殿前御史下一篇:侯门婢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