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都是自家吃,用圆簸箕也可以。
“这有什么难的?”
余大婶看着石磨的目光有些依依不舍,但还是爽快地答应下来,“我这就回去给你拿,那东西大嫂家里有的是。”
唐迟迟跟上她的脚步,“那我跟你一起去,我还想借两个桶。”
两人一边走一边说话,等把东西拿回来之后,磨好的生豆浆已经装了满满一桶了,而装豆子的桶里还剩下一半。
“姐姐,磨好了!”
一看到唐迟迟回来,唐丝就站了起来激动地喊道:“姐姐,豆浆磨好了,我和哥哥,还有爹一起磨的。”
“做得真好。”
唐迟迟赞道:“你们先休息一下,我把这些豆浆过滤了之后就可以开始煮了,等下有甜甜的豆浆和豆腐脑可以喝。”
她从屋里找出昨天买的大棉布,然后在余大婶的帮助下将一大桶的豆浆都过滤好,倒在大铁锅中加水开始煮,一边煮一边舀去浮起来的白沫。没过多久,锅里的豆浆就沸腾了,散发出一阵阵豆香。
唐迟迟拿出几个碗,每一个碗里都舀了一勺,然后再放点糖。
“尝尝看,这就是豆浆了。”
唐丝永远是最捧场的,大声赞着好喝,而余大婶尝了一口,也啧啧称奇,没想到那些硬邦邦的豆子,居然能做出这样好喝的豆浆来。
豆浆好喝,后面的豆花也很滑嫩,等唐迟迟把两个圆簸箕合拢,放到桌子上开始压豆腐的时候,余大婶已经是满口称赞了。
“迟迟啊,没想到你居然真的把豆腐做出来了!”
“这可是我们村的独一份啊。”
唐迟迟抹了把汗,“余大婶,等一下豆腐做好了,你带一些回去尝尝。我打算以后逢十的日子就做两簸箕豆腐,村子里谁家想吃都可以过来换。”
余大婶没客气,“那我就带些回去给家里人尝尝,迟迟,我看你爹他们已经把剩下的豆子都磨好了,大婶帮你把剩下的都煮了吧。”
唐迟迟连忙道谢,等第二锅煮完,第一锅的两簸箕豆腐都已经压好了。虽然没有用专门的模具压出来的豆腐好看,有些地方还凹凸不平,但也是一块一块的,味道和别的豆腐没有什么不同。
余大婶高兴地带了半篮子回去,而唐迟迟也把剩下的豆腐捡到篮子里,带着唐书和唐丝来回几次挨家挨户地送。
这一天,基本上全村人都知道唐二鱼已经病好了,而唐迟迟会做好吃的豆腐。她做出来的豆腐和城里的一样,但比城里卖的块头大。
以后谁家若是想吃豆腐了,逢十的日子就能去换,一碗豆子或者是一条鱼能换三大块豆腐。若是没有鱼和豆子也不要紧,一个铜板也能换一块。巴掌大的一块豆腐换回来,切成小块往鱼汤里一放就是一道好菜。
哪怕不是鱼汤也不要紧,随手扯团紫菜或者是海带一煮,味道也很好。
所以家家户户都很高兴。
第11章
唐家的大屋里,虽然阳光明媚,但气氛却很压抑。
肖老太太被村长押着分了家,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存起来的粮食、银子,还有家里的好被子好衣裳被二儿子一家拿走,她气得两天都睡不着。
早知道这样,还不如不分呢!
心情不顺的她是见谁骂谁,两个儿媳妇和两个孙女首当其冲,这两天不知道被骂了多少回,小孙女桂花因为顶嘴,昨天还被罚了不准吃晚饭。
而其他人也好不到哪儿去。
因为粮食被分走了,所以肖老太太不得不精打细算,一连三顿煮的都是稀粥配咸菜或者是酱豆子。别说是荤腥了,全家人一口稠的都没得喝。
谁若是敢抱怨,肖老太太顿时就是劈头盖脸的一顿臭骂,动不动就威胁不给吃饭,连她平日最喜欢的小孙子也不例外。
“娘——”
家家户户炊烟四起的时候,唐三鱼回来了。
他一回来顾不得洗干净脚上的泥,就兴冲冲地进了屋,但当他走到桌前的时候,却有些傻眼了。因为桌上摆着的,还是这两天吃过的酱豆子和豆粥,没有半点不同,也就更没有他想象中的豆腐了。
“娘,豆腐呢?”
唐三鱼探头探脑,不死心地问道。
他回来的路上听说唐迟迟今天送了很多豆腐给村里的人,他遇上的每一个人都说家里收到了唐迟迟和双胞胎送过去的豆腐。
这家说要炖着吃,那家说要煮着吃,还有一家说自家吃不完那么多,准备等下吃过饭后给隔壁村的娘家送一些。
“娘,你是不是把豆腐收起来了?”
肖老太太莫名其妙,因为分家的事丢了大脸,她已经两天没出门了。不但自己不出门,也不让两个儿媳妇和孙女出门,所以根本就听不明白小儿子在说些什么。见他尽说一些让人听不明白的话,顿时就生气地骂道:“豆腐,什么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