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清穿之庶妃一路高升+番外(587)

比起能活着,曹寅还是高兴的,遗憾的是他不能继续给康熙效忠和分忧。

他为此手写了一封告罪折子让人送进京城,康熙看过后心里不免有些难过。

他对顾凝宸说道:“朕有意在江南设下西洋医馆,起码在有人得了疟疾的时候,也能立刻拿到金鸡纳霜这样的药物,尽快得到医治了。”

毕竟曹寅如果尽早得到金鸡纳霜服下的话,虽然未必能百分百恢复原本的样子,但是起码能恢复八成,就跟太子一样。

只要不过分劳累,跟平常人就没什么区别,继续办差也是没问题的了。

对此顾凝宸表示极大的支持,不管是西洋医学还是中医学,只要能治病救人就行。

康熙握着她的手笑道:“不管朕做什么决定,你都是第一时间支持朕。”

顾凝宸也笑了:“因为皇上每次都做了英明的决定,我如何能不支持?”

第112章 二更合一

康熙说做就做,只是在江南开设西洋医馆不是难事,但是谁去当这个医馆的负责人就得想一想了。

如今大夫主要擅长中医,西洋医术并不擅长。

传教士擅长一些,却只能看出西洋的一些病症,像中医那样把脉来辩证也是不会的。

如此一来,倒是让康熙为难了。

让传教士过去坐诊西洋医馆就说不过去,自己也不能彻底放心,叫御医过去,对西洋药物可能并没有传教士那么熟悉。

为此白晋给康熙推荐了一个法兰西人,是个药师。

他对中医很感兴趣,这些年也一直在大清游历,跟不少大夫是好友,学会了不少中医方面的事,尤其一口官话说得十分流利。

会说官话,又懂一点中医,对西洋医学也熟悉,让他来坐诊西洋医馆是再适合不过了。

尤其他放下了西洋那一套治疗的方式,不会一上来就粗蛮放血,叫康熙也放心了一点。

顾凝宸就提议道:“皇上可以让当地知名的大夫去医馆轮流坐诊,这样就不耽误他们自个的医馆,又有人帮着看病,不至于叫这位西洋药师手忙脚乱。”

哪怕这个西洋药师会一点中医的药理,但是让他把脉看病还是太为难人了。

这得从小学,还得有天赋和领悟力才行。

中医靠的是人本身,一个好的中医需要很多年培养后才能妙手回春,这位西洋药师想要几年内就熟悉是不可能的。

康熙点点头:“这个法子不错,想必很多大夫愿意过去坐诊。”

毕竟是康熙名下的西洋医馆,这些大夫在当地有名气,当然也想要更上一层楼。

他们轮流去西洋医馆坐诊,在康熙面前留下个好印象,自己的名声更好不说,指不定还能造福子孙,如何能不乐意?

反过来说,对康熙也有好处,就是他不必多宣传,有这些大夫作为金字招牌在,很多病人就闻讯而至,让西洋医馆很快被众人熟知。

有什么疑难杂症也能过去看看,指不定是西洋的病症,比如疟疾这样的就能第一时间过来拿药,不至于耽误了病情。

这正是康熙想要的,对当地大夫来说是双赢的好事,自然是个极好的法子了。

果然康熙一有意,当地不少大夫都纷纷递了名帖,愿意轮流在西洋医馆坐诊。

暂时病人都是冲着这些有名的大夫去的,西洋药师无所事事,也不闲着,跟过来的家属普及了一下疟疾的病症。

只说如果谁出现这样的症状就不是普通的寒症,得立刻送来西洋医馆,用西洋药医治才行。

曹寅为了支持康熙建起西洋医馆,还特意派人来,让西洋药师可以提起自己的名字和病症。

曹家在江南当地是响当当的人家了,这样的人家能请的大夫无数,最后谁都没治好曹寅,反而是用了西洋药材保住了性命。

要西洋药师说得天花乱坠,这药还救过太子之类的,只怕没谁会相信。

毕竟太子离得太远了,是真是假,谁都不可能去查明真相。

但是曹寅就不一样了,曹家在江南太有名,又是康熙的心腹大臣,不少人家都跟曹家交好。

曹寅病重的事自然传了出去,如今是无人不知。

他忽然好起来,还是京城派人送药来,西洋药师又肯定了这个说法,曹家还派人来跟西洋药师打交道,要买下一盒子金鸡纳霜放在家里备用。

西洋医馆门前那么多人亲眼所见,对西洋药师的话就深信不疑了。

正巧有一户人家,当家是个行商,前阵子去南边送货,回来后可能太累就病倒了,说的症状竟然跟西洋药师一模一样,吓得那家人赶紧请西洋药师去家里。

这行商果真也是疟疾,幸好发病不久,服下金鸡纳霜之后就没什么大碍,很快就好了起来。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