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清穿之庶妃一路高升+番外(231)

户部尚书看着左手进钱,右手哗啦啦出去,心疼得都要受不住了!

他忍不住委婉提醒皇上,悠着点烧钱,烧太快的话,再多的进项都要跟不上这消耗的进度了!

户部尚书心疼钱的样子实在太有意思了,康熙都忍不住回头跟顾凝宸提起:“户部尚书年纪大了,朕真担心他要受不住。”

不过户部尚书这一毛不拔的样子,真是几十年不变。

也正是因为如此,国库才能这么多年勉强撑下来,都是户部尚书一文钱恨不得掰开两半花换回来的。

康熙自然不会觉得户部尚书吝啬,反倒是忠心耿耿,心疼国库花费太大了。

哪怕拍卖会的拍卖品在增加,来往的西洋贵族和商人更多,送来的钱也是源源不绝。

但是战备烧钱真的太快了,顾凝宸无意中看到康熙的图纸上还有大炮。

因为改进火木仓太给力,让他都有点热血上头,这是打算继续改动大炮了吗?

顾凝宸都能想象得到,如果户部尚书知道康熙有意改进大炮,估计又要去御书房哭了。

第52章 三更合一

康熙也害怕户部尚书来哭,毕竟这位老臣都那么大年纪了,总让他担心哭穷也不是办法,于是就暂时把火炮改善的事搁置下来。

另外就是,他在丰泽园种的水稻,也终于到了丰收的时候。

康熙都顾不上那些图纸,一心扑在稻田里,看着沉甸甸的稻穗都要走不动路。

比起他这边的丰收,晚一些种下红薯和土豆的大阿哥和二阿哥,田地里也到了收获的时候。

两个孩子美滋滋,却不好比康熙还早收获,就耐心等了等。

康熙也不想两个孩子等太久,选了一天,就去田埂看了看,准备收获了。

只是他走了一圈,却发现中间有一根稻穗要大一些。

大的其实不算特别明显,如果不仔细看跟旁边差别不是太大。

但是康熙隔三差五来看,看得还仔细,自然发现这稻穗要大一点。

他收稻穗的时候,就特意把这支稻穗单独留种,打算之后专门找一块地方来种这个,试试会不会后代也能大一圈。

尤其康熙还看了记录,想找到这支稻穗比其他要长得大一点的缘故。

是肥料放得合适,是光照在这边最多,还是种下深一指,又或者是别的原因?

暂时康熙没能找到缘故,只能说是偶然,也可能这支稻穗的种子尤为强壮,所以长得比其他要大一点。

他这边收获了,大阿哥和二阿哥那边也吭哧吭哧开始收土豆和红薯。

两个孩子一直小心伺候,施肥的时候用布条包着鼻子,反正始终亲力亲为。

他们也亲自感受到种田的不容易,哪怕是土豆和红薯这两种很好种的作物,依旧需要费心。

更别提是其他更难种的,需要更费心伺候的作物了。

而且今年还风调雨顺,没有暴雨,也不会太干,天公作美,种起来就更顺利。

但是收获的时候,土豆和红薯还是长得参差不齐。

有些长得大一点,有些就瘦小许多。

大阿哥百思不得其解,感觉每天伺候的差不多,怎么这些作物每个长得就不同了?

二阿哥想了想,觉得可能是犁地时候有些不够深,翻地的时候有些没有弄得更仔细,再就是浇水和施肥的用量并不一样。

有些多了有些少了,有些恰恰好。

所以有的就长得茂盛,收获多,有些就长得瘦小,收获也少了。

两个孩子思索了一会,麻利把强壮的土豆和红薯留下来做种,打算继续种,好歹被康熙给拦下了。

“这天色要凉下来,几个月后就很冷了,种在土里,这些作物都要冻死。”

这时候再种一次就太晚了,只能等明年春天之后暖和了才能再种。

大阿哥和二阿哥还十分遗憾,毕竟种田虽然辛苦,但是收获的时候特别愉快啊!

当天他们在住处都用自己亲手种的土豆和红薯,让御膳房做了晚饭送来。

哪怕只吃这两种,以前那么单调,他们必然挑食,不乐意多动筷子。

但是这次不同,都是自己种的,两个孩子吃得美滋滋,胃口比平日还好一些。

为了品尝原生的味道,御膳房只用最朴素方式来烹饪,那就是蒸熟。

康熙看得欣慰,想着等三阿哥、四阿哥和五阿哥长大一点,也能拥有自己的田地,然后种上一些。

知道粮食不容易种,他们以后才会更明白农业的重要,对农人也更为关注一些。

孩子们吃得香,康熙这边也丰收了,自然也要给身边人品尝。

除了留种等着明年种下的,其他一部分送去慈宁宫,给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品尝一二。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