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清穿之庶妃一路高升+番外(212)

三层的木结构,表演的演员站在第二层表演,他们脚下的木板就有很多小洞,一层的地板也是。

然后一层底下还有地下室,里面就放了很多大水缸。

通过上下空置了一层增加回音,再加上地下室这些水缸增幅了一次,声音就能跟立体环绕一样,对面都能听得极为清楚。

可谓重现了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的情景!

这就算了,乾隆还在戏楼上增加了机关,让演员能够“飞起来”,跟后世的威亚很相似了。

唯一不同的是,戏楼用的是滑轨,只能走固定的轨道,不过在那个年代已经相当先进了。

戏楼对面的看戏楼一共两层,乾隆带着妃嫔坐在二层,视野非常好,足见他多会享受。

顾凝宸不知不觉在小本子上用铅笔勾画了三层戏楼的大概结构,添补了一下,跟记忆中乾隆的那座戏楼的轮廓已经很相似了。

她正要放下本子,就被康熙接了过去,他看了一眼道:“这是戏楼?倒是不错。”

顾凝宸回想了一下,记得康熙也是很喜欢看戏的。

只是之前一直有战事的关系,后宫太皇太后都带头节俭,他这个皇帝更不可能看戏,所以原身进宫后压根就没看过戏。

如今征战结束,国库又充盈了起来,康熙这点小兴趣也能继续。

再说了,太皇太后也十分喜欢看戏,后宫嫔妃也是如此。

毕竟后宫的娱乐太少,也就过年过节能看几场戏。

于是顾凝宸连对面看戏楼都画上了,没有机关和扩音设计,这看戏楼要简单得多,只摆上舒服宽敞的座位就足够了。

康熙看着起了兴致,接过她的铅笔在上面小改了几笔后说道:“紧赶慢赶的话,年底应该能把这两座楼建起来,回头皇祖母和皇额娘也能在过年的时候看看戏,热闹热闹了。”

第49章 三更合一

康熙是典型没有拖延症的人,想到就做,立刻看着皇宫的舆图选了一块地方作为戏楼之地。

他的指尖在宫里东北角点了点,回头对顾凝宸道:“如今皇额娘还跟皇祖母住在一起,又带着五阿哥,着实有些挤了。之前因为战事的关系,没能另择一宫,朕打算在这里建造一座新的宫殿。”

比起太皇太后,皇太后更爱听戏,康熙就把戏楼的位置放在新宫殿的后边。

这样皇太后想听戏了,过去的话也很方便。

新宫殿的名字康熙也很快想好了,就叫宁寿宫。

新宫殿很大,比起宁寿宫,自然戏楼建造起来要快一些。

康熙要建造宫殿,自然交给工部去办。

他打算让宁寿宫按照坤宁宫的规格制式,工部只需要稍微调整一下,就能直接用坤宁宫的图纸来建造新宫殿了。

另外大戏楼的图纸,顾凝宸已经画出大概来。

就连里面的机关都设置好了,工部几乎不需要怎么修改,只需要细化到具体尺寸就足够,简直太省事了。

工部尚书跟这位定贵妃丝毫没有打交道的机会,但是眼看着户部尚书的脸上这一天比一天多的笑容,心里对户部尚书是羡慕得很。

如今换做自己,工部尚书也不由感慨,这位定贵妃真是个宝贝。

能想到那么多挣钱的法子,源源不绝填补原本空虚的国库,如今她连戏楼都有这么多的想法。

看看这机关,看看这扩音的设计,工部都不需要想到头秃,就能把这个大戏楼完美建造出来了。

毕竟工部每回接下差事,建造各种建筑,最头疼和最花时间的就是对建筑的设计。

设计图还得让康熙过目,满意后才能动工。

光是这个就得反复好几遍修改,甚至可能打回来重头开始做。

如今定贵妃直接拿出图纸来,康熙还十分喜欢,让工部直接就能跳过这差事最难的地方。

后边只要让人量好尺寸,标注在图纸上,找来工匠就可以开始动工,想必年底之前就必然能够建造好。

顾凝宸还想着后宫要动工,用的就是工匠。

这些工匠都是男人,他们进后宫来,让嫔妃们可能就十分不方便。

后来她才知道,宫殿里要动工,也会用帘子把整个要动工的地方围起来。

足足有两人高,既挡住了里面工匠的视线,不能看到外边,也不会让不小心经过的嫔妃或者宫女看见里头的工匠,见着外男而不妥当。

另外工地围起来,周围还有侍卫守着,不让工匠们踏出去一步,避免他们迷路或者在后宫溜达,冲撞到后宫嫔妃们就不好了。

这位置离后宫其他宫殿有些远,建造的时候发出声响也不会吵着其他人。

康熙想得面面俱到,工部也是有经验的。

这些工匠大多是当年建造故宫的工匠后人,他们对建造宫殿十分熟悉,是祖上手把手教导。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