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日理万机,当然也不会一直同贾琏说话,贾琏在宫里待了大概半个时辰,就拿着皇上给的赏赐出宫回府了。
将赏赐交给王熙凤收着,又让幽竹去荣国公府传话,他明天带王熙凤和儿女去府上拜见老太太。
也没别的意思,就是提前告知一声,省的明天他去的时候,这个去斋戒了,那个去拜佛了,都不在家里。
没错,贾琏就是故意的。
让他那好二叔,躲都没地方躲。
次日,贾琏带着王熙凤和长子长女一块儿去了荣国府。
因着贾琏如今的身份已经今非昔比,超品的侯爷,当然不可能走角门,因此府里开了大门迎接贾琏。
贾琏看着荣国府大开的正门,心中感慨万千。
因着他祖父的离世,以至于家里已经很久没有贵客登门,这家中的正门,一般只有在办喜事或者丧事的时候才会开。
譬如当年他祖父还有太奶奶离世,就开过正门,不过他祖父离世那年,贾琏还在襁褓中,因此没什么印象,倒是太奶奶江氏,是在他四岁那年病故的,他稍微有点印象。
因为这位太奶奶出身书香门第,对孙媳妇张氏遗留的孩子,还是很重视的。
贾琏也曾受过一段时间的偏爱,可惜太奶奶死的早,后来贾琏就落到了王夫人手里,再后来幼时的记忆被二叔二婶覆盖,有关太奶奶的记忆,就越来越模糊,甚至想都想不起来了。
若非贾琏接收了原身的记忆,从头到尾的梳理了一遍,他也想不起来那位和蔼温柔的老人。
除了祖父和太奶奶,近些年也就是贾珠、元春还有他大婚的时候,开过正门。
这还是第一次因为‘贵客’到来,而开的正门。
贾琏领着王熙凤从正门入了荣国府,过了仪门,进了向南大厅,再过内仪门,前面便是荣禧堂。
府里的老太太还有大房二房的所有人都齐聚在荣禧堂,而不再是都在贾母的荣庆堂坐着等人来拜见。
不过这正堂里,大部分都是他的长辈,贾琏除非出身皇家,否则家里的长辈是不用向他行礼的。
贾琏带着王熙凤拜见了老太太,做足了面子。
老太太拉着英哥儿看了看,笑着道,“这是英哥儿吧?长得可真好,跟琏儿小时候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闻言,贾琏心里腹诽,这是他的儿子,不像他难不成还像别人?
不过这话贾琏也就在心里说说,不会说出来。
贾琏又见过了他爹和继母邢夫人,接着就是面色难看的贾政和王夫人。
贾宝玉站在贾母左手边,身边站着探春和贾环。
而贾母另一边站着迎春和贾琮。
跟同辈的兄弟姐妹们见完礼,贾琏送上了礼物,贾政和王夫人就先找了借口离去,接着就是贾赦和邢夫人。
这两对夫妻都走了,贾母便招呼着贾琏夫妻跟她去了荣庆堂。
小辈们自然也都跟来了。
“鸳鸯,上茶。”
鸳鸯亲自泡了茶递给贾琏和王熙凤,然后退回了贾母身后。
贾琏心中暗道,果真是不一样了。
从前他来荣庆堂,哪里有这个待遇?让鸳鸯给他奉茶,他没那么大的面子。
不过这茶,可不好喝啊……
贾琏将手里的茶放到一边,微笑道,“祖母,孙儿刚回京,府里的事还没料理完,今天过来就是想来看看祖母,见祖母气色上佳,孙儿也就安心了。”
听这话里的意思,竟是要走了?
贾母忙开口道,“琏儿,上回我写信同你说的事,你考虑的怎么样了?”
“祖母说的什么事?”贾琏故作不解的问道。
贾母噎了噎,看了眼陪坐一旁的王熙凤,到底还是要脸的,没当着孙媳妇的面说。
“哦对了,”贾琏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贾母向他投来期盼的目光,却不想贾琏根本没提边上坐着的贾宝玉,“我今天来,是想接迎春和琮弟去我府上。我家老爷和太太对他们如何,祖母也是看在眼里的,指望他们教养好妹妹和弟弟,也是痴心妄想,如今我既然回京,作为长兄,自该承担教养他们的责任。”
贾母:“……”
“平儿,你去帮迎春妹妹和琮弟收拾一下东西,衣裳随便带两件现在要穿的即可,其他的到了侯府再重新置备。”贾琏仿佛没看见贾母难看的脸色,神态自然的扭头吩咐平儿去给迎春和贾琮收拾行礼。
平儿前两年就已经在贾琏和王熙凤的做主下,配给了贾琏身边的幽竹,因王熙凤离不得平儿这个左膀右臂,便在王熙凤身边做了管事嬷嬷,在帮王熙凤处理庶务的同时,还帮王熙凤调#教下头刚来的丫头们,省的这些小丫头不懂事,犯了侯爷和夫人的忌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