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贾琏已经外出做官,成为一方父母官,在潭州这一亩三分地,他就是地位最高的人。
是以,赵宗派了家中好几个后辈来协助贾琏,充当贾琏的幕僚。
有了这些赵家人协助,贾琏处理公务的时候愈发得心应手。
随着时间越长,这些赵家人愈发熟悉潭州府的事务,有时候贾琏甚至能当甩手掌柜,等赵家人把公务处理好,他直接盖章便可。
不过贾琏倒是没有这么做,他毕竟是父母官,也想为百姓办事,当然不会甩手把自己的事都丢给赵家人去办,他不说事事亲力亲为,但该做的事情,他从不会假手于人。
时间一晃,贾琏来潭州已经半年,除夕将至,因王熙凤即将临盆,贾琏便将手头的事都交给了赵家兄弟处理,自己回家陪媳妇去了。
平静的过完除夕,正月里贾琏也不需要到处给人拜年,因为亲戚都在上京或是金陵。
倒是下头的官员会上门拜年,还会送上年礼。
跟着贾琏这些年,幽竹也被锻炼了出来,因王熙凤将要临盆,没法理事,这些节礼的来往,就暂时交给了幽竹处理。
王熙凤都定好里例,幽竹只需按照定例往下头的官员府上回礼便可。
正月初九的傍晚,用过饭,贾琏扶着王熙凤在院子里走动消食,突然王熙凤就发动了。
好在贾琏早就请好了稳婆,又有秦项明守着,倒是不担心王熙凤会出事。
一直到二更天,孩子才生下来。
从有孕到现在,一直都是秦项明在照顾王熙凤的胎,将王熙凤生产的危险大大降低,因此生产的时候还算顺利,两个时辰左右就平安生下了孩子。
“恭喜大人,母子平安。”稳婆出来报喜,孩子没有抱出来。
潭州府正月里天气还很冷,刚出生的孩子怕受风,稳婆当然不会将刚出生的孩子抱出来,这不是作死吗?
“幽竹。”贾琏闻言面露喜色,扭头唤了一声。
幽竹会意,上前给稳婆塞了个荷包。
荷包里装的是银锭,也不算多,但对稳婆来说,却是一笔巨款。
拿了赏钱,稳婆笑得牙不见眼。
贾琏绕开稳婆,就要进去,却被秦项明给拦下。
“公子且住。”
贾琏疑惑的看向秦项明,“怎么了?”
“孕妇刚刚生产,是最虚弱的时候,你现在别进去。”秦项明道。
闻言,贾琏却是不解,“我就进去看看。”
“外头天寒,你在外头等了这么久,一身的寒气,若是传给了夫人,岂不好心办了坏事?倒不如听我的,明日再进去。”秦项明道。
若是秦项明说什么产房污秽,贾琏必是不会理他,但秦项明却是认真的解释缘由,贾琏倒是不好进去了。
“那好吧。”
贾琏还是不希望王熙凤出什么事的。
既然不能进去,贾琏便只能自己回屋歇息。
次日赶早,贾琏便去了隔壁屋里看王熙凤,王熙凤已经醒了,孩子却睡着。
“二爷可给孩子想好了名字?”王熙凤见到贾琏便问。
贾琏笑着道,“他们这一辈从草,我想了许久,定了英字。”
说着,贾琏拿起王熙凤的手,写下英字。
“夫人觉得如何?”
王熙凤眼睛一亮,“极好。”
在她看来,比贾珠取的名字好。
才能过人曰英。
贾琏对这个孩子的期盼,只这一个名字,便可窥见一二。
今年的元宵,王熙凤要坐月子,贾琏自然在家里陪她,每日抽空再看看赵家兄弟送来的公务,日子过得倒是清闲。
去年试种的番薯和土豆,产量都算不错,但比起随身空间里的产量,还是过于悬殊。
因此,贾琏让白家人继续种,不求达到随身空间的产量,哪怕能达到一半,都已经非常好了。
目前还只是在研究番薯和土豆,这粮种作物产量虽然高,但贾琏最看重的还是水稻。
水稻要照顾得更精细,现阶段白家人显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料理,因此还是将心思都放在了番薯和土豆上。
等王熙凤出了月子,家里的内务就交给了王熙凤打理。
对于王熙凤来说,跟着贾琏外任,实在是逍遥自在,没有公婆长辈伺候,她就是后院地位最高的人,不需要看任何人脸色,贾琏对她也是温柔体贴,这日子可不要太美好。
要不是知道贾琏的盘算,王熙凤都不想回京了。
到了年中,白家人的研究终于有了成果,贾琏去了庄子上查看,他们今年的收成,番薯亩产达到了四千多斤,土豆更是有五千多斤。
贾琏高兴极了,允诺白家人,可以在随身空间继续开垦灵田,开垦的灵田收成,他只收一成,其余的都归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