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兄台贵姓?”李姓书生问道。
冯渊微微一笑,“在下姓董。”这也不是说谎,他原本确实姓董。
李姓书生拱手道,“原来是董兄,幸会幸会,”顿了顿,“不过我劝你不要多问。”
“为何?”冯渊疑惑的道。
李姓书生道,“我叔叔在朝为官,是以不怕那周义成狐假虎威狗仗人势,你跟我不同,还是外地来游学的,千万别惹来一身臊。”
倒是个好心的书生。
“兄台过虑了,我家中长辈也是在朝做官的,也不怕那混蛋仗势欺人。”冯渊笑眯眯的道。
李姓书生闻言,讶然看了冯渊一眼,上下打量一番,注意到冯渊的衣着配饰,看着不起眼,可都不是便宜货,当即道,“是我眼拙了。”
“李兄现在可以说了吗?”冯渊微笑道,“我辈读书人,参加科举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入朝为官为民伸冤吗?如今撞见这不平事,我心中实在好奇,谁这般大胆,居然敢陷害人科举舞弊。”
既然冯渊家中也有背景,李姓书生就大胆多了,气愤的道,“董兄不知,这周义成只是皇商周家的旁系子弟,只因她姐姐参加小选入宫,做了宫女,前两年又被指给了四皇子做妾,他家里才过得好了些。”
“四皇子?”冯渊挑眉道,“我前年也去过上京,四皇子是德妃之子,德妃母家可是世代书香之族,四皇子也是出了名的文采出众,他应该不会为了一个妾,做出这种徇私枉法之事吧?”
“四皇子自然不会,可谁让周家惯会扯大旗呢?且那周义成的姐姐,的确是四皇子的妾,听说还挺受宠,年前刚给四皇子诞下了一个儿子,还是四皇子府上目前唯一生下了儿子的妾侍,地位自然尊贵些。”李姓书生道。
作者有话说:
可怕,我住的县里有了两例阳性,外省返乡发现的。
我们这个县城查的好严的,这都有了两例,太可怕了。
估计明天就要全县核检了。
o(╥﹏╥)o
第103章 贰(29)二更
“原来如此,”冯渊若有所思,“李兄,这舞弊案,可是四皇子默许的?”
“这个……”李姓书生犹豫了半响,道,“我也不清楚,四皇子何等人物,我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位贵人,哪里知道这些?”
“那周义成就没说过四皇子会给他撑腰的话之类的?”冯渊好奇的道。
李姓书生摇摇头,“这倒是没听他说过。”
“如你所说,那位姓柳的公子被冤枉,乃是众所周知的事,既如此,知府为何不为其伸冤?”冯渊问道。
李姓书生叹道,“知府大人已经尽力了,那周义成命好,长姐嫁到了甄家,四皇子那边虽然没见人来撑腰,甄家却派了人来,知府大人将案子移交上京大理寺,就是想保柳兄一命。”
甄家?
“金陵甄家?”冯渊扬眉问道。
李姓书生看了冯渊一眼,“就是金陵那个甄家,董兄你是从金陵来的,那也该知道甄家是如何有权有势。”
冯渊的神情不免有些古怪。
他想起了那位甄家的当家老爷,叫甄应嘉的。
这位着实能屈能伸。
当年他回金陵查案,这位也在给他接风洗尘的人当中,虽然没那些人谄媚,可讨好之意也十分明显,还想把他女儿嫁给他。
冯渊自然是拒绝了。
没想到,在他面前低声下气的甄应嘉,只是派个人来了苏州,就让苏州知府不得不低头,只能将案子送往京城,才能保人。
这实在太可笑了。
来苏州的时候,冯渊还以为要查到证据会有些困难,却没想到结果是这样的荒谬。
说到底,这就是一桩仗势欺人的案子,周家仗着柳家出身寒门,背后没有靠山,才敢这样肆无忌惮的诬陷他。
但凡柳家有些背景,或是有靠山,周家岂敢这样欺辱柳家兄弟?
“甄家这事儿且不提,柳家兄弟同周义成无冤无仇,周义成何故这样诬陷他?”
“无缘无故?”李姓书生摇头一叹,“这可不是无缘无故。”
“怎么说?”冯渊问道。
李姓书生看了冯渊一眼,“兄台的好奇心还真重啊。”
简直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架势。
“这不是难得遇到一桩舞弊案吗?且柳家那位兄弟还是被冤枉的,自然好奇了些。”冯渊不慌不忙的笑道。
闻言,李姓书生了然,“说的也是,这样荒谬的舞弊案,也算是一桩奇谈了,不怪兄台好奇。”
“听兄台刚才的语气,这周义成莫非还与柳文朝结了怨?”冯渊问道。
李姓书生道,“兄台不知,柳兄是我们苏州的大才子,连秦大儒都十分看好柳兄,称赞柳兄有状元之才,并且许诺,柳兄若是能考中秀才,便收柳兄做他的关门弟子。”